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竟然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2018/03/05 18:3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示意圖/TVBS

 

老一輩的人總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食物掉了,馬上撿起來拍拍還是可以吃,看似不衛生,但背後卻有幾分腸道保健的道理。依據先進國家經驗發現,環境衛生越進步,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盛行率就越高,國內推估目前約有2萬多名患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翁昭旼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是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症狀與大腸激躁症類似,都會出現腹痛、腹瀉,因此常被醫師與患者忽略。

 

翁昭旼以全民健保資料分析,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從1998年到2013年,短短15年間便上升26倍,且人數持續攀升;以2001-2015年具重大傷病卡患者3806人估算,現今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約22,000人。推測和飲食西化(高脂、高糖飲食),以及環境衛生改善有關。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是老一輩的人惜食的觀念,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認為,食物掉在桌上或乾淨的地上,馬上撿起來,拍一拍還是可以吃,惜食的背後卻隱藏腸道保健道理,因為腸道微生物系統與免疫力息息相關,透過日積月累的免疫力訓練,免疫系統才會逐漸成熟。

 

他說,早期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例相當少,但近幾年確診人數越來越多,預估在10至20年後,全國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將高達幾10萬人,盛行率直追歐美國家。

 

有名40多歲的女性,早在幾年前,便已持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以為只是腸躁症等小毛病,在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病情時好時壞,直到一年後,才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但她的小腸已經爛了一大半。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由於大多數人對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認識不清,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提出五大警訊,包括貧血、發燒、血便、腹痛、腹瀉等,尤其是腹瀉,想拉又拉不多,或是一發不可收拾地急拉,根本忍不住。這些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就得積極就醫。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先吃蔬果再吃肉 腸胃道不塞車、免疫力不亮紅燈

早起一杯「潤腸通便水」,宿便清光有精神!

幫腸道掃油,中醫師力推這4味

大餐後易腹瀉?多吃「這個」可以養腸胃

常拉肚子只是壓力大?當心腸道發炎釀成大病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