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 健康2.0
  • 2018/10/31 17:45
  • 字體放大
  •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大腸癌在過去10年來高居癌症發生率首位,讓大家對於預防腸癌的意識提高,不過,同樣是大腸鏡檢查,常聽到60公分與120公分以上之別,該怎樣選擇?膽肝胃腸科醫師指出,從2萬多筆健檢資料發現,近年來瘜肉罹患率激增1.5倍,腸鏡查要選對,才能「腸」保安康。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示意圖/TVBS

     

    預防大腸癌,政府有提供50歲以上民眾,糞便潛血檢查,但身為健檢中心院長鄭乃源提到,最常被民眾問到「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這個問題,他認為符合以下條件的民眾需要比一般人積極一點。

     

    腸癌三大高危險族群

    1. 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者:
    愛吃醃漬、燒烤、炸物等重口味者;嗜吃火腿、熱狗、火鍋料等加工食品;蔬菜、水果每日攝取不足;抽菸、喝酒、少運動、肥胖等也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2. 有腸癌家族史或帶有好發腸癌基因者:
    家族中有人50歲以前罹患大腸癌,或一等親(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大腸癌病史者;或是本身帶有腸癌高風險基因者,更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降低風險。

     

    3.前次大腸鏡檢查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有腺瘤型瘜肉者:

    腸道長期慢性潰瘍會造成腸黏膜受損,患有腸癌的風險高;「腺瘤型瘜肉」容易演變成為腸癌,且曾有過腺瘤型瘜肉者,再次復發的機率也幾近2成,因此更需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鄭乃源指出,這3大高危族群者,建議30歲後可作第一次大腸鏡檢查,並視前次腸鏡結果,安排每1~2年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若非高危族群者,建議可2~3年定期檢測。

     

    大腸鏡 V.S 乙狀結腸鏡,有什麼不同?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鄭乃源指出腸鏡檢查被公認為有效篩檢腸癌的工具之一,但民眾常對「大腸鏡」與「乙狀結腸鏡」仍覺得一頭霧水。但根據聯安健檢26,674筆大腸鏡數據結果,屬於身體右側橫的「瘜肉罹患率」,從以往認知的30%攀升至52%,激增1.5倍。顯示若只做乙狀結腸鏡,已不能滿足腸癌篩檢的完整意義。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每個人的腸道彎曲程度不同,大腸鏡檢查又屬侵入性檢查,考量受檢者檢查時內心的恐懼感、醫師檢查或處置時的安全性等考量,仍建議做大腸鏡時採取「無痛麻醉」方式進行,受檢者經過醉後便進入睡眠狀態,大約20-30分鐘即可完成。

     

    鄭乃源提醒,大腸癌是可透過事前檢查,發現並處理癌化前的腸瘜肉,進而中斷癌症發生的可能。因此千萬別因害怕,或對無痛大腸鏡檢查有誤解,而未做檢查。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聯安診所‧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身體壯如牛?大腸癌比菜蟲還隱密,50歲以上務必每2年一篩

    大腸癌帶走葉教授怕得癌,這3種習慣一定要養成

    飲食正常、身材標準還不夠這種體質輕熟女差點得大腸癌!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我需要做大腸鏡嗎?醫:這些人得更積極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