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血便月餘竟罹直腸癌  醫師用這保住肛門、免飄異味

2019/01/15 11:2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王老師生活規律、無不良習慣,最近排便習慣改變,且肛門出血持續一個多月,看醫師才知道是直腸癌第一期,他與大多數病人一樣,十分擔心萬一做了人工肛門會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

示意圖/TVBS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切除肛門面臨的風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指出,直腸位在肛門上方,主要功用是儲存糞便。直腸癌患者約佔大腸直腸癌患者的4成,多數病人因害怕開刀切除肛門後,須於腹部裝置人工肛門,不僅得時常清理排泄物,更擔心身上不時飄出異味,影響社交生活及尊嚴,故拖延疾病且置之不理,不願積極治療。

 

已故名人豬哥亮、葉教授等人得了大腸癌而不願積極治療,據說怕的就是肛門不保。以豬哥亮為例,據說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口,擔心裝了人工肛門會失去尊嚴,儘管發現是直腸癌第二期,仍不願開刀,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

 

微創手術可保留肛門功能

傳統直腸癌手術經腹部進行手術,大致有分低位直腸切除合併人工肛門手術,或腹部會陰聯合切除手術,可使用微創腹腔鏡或者剖腹手術進行,兩者都有機會裝置人工肛門,且影響排便功能。

 

「經肛門微創手術」是由肛門口進入,將直腸腫瘤完整切除,腹部完全沒有傷口、恢復快,也不會切除肛門,使肛門控制排便的功能可完整保留,術前或術後搭配電療,可預防腫瘤復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王老師經透過肛門指診及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部位竟長出一顆約1.5公分的腫瘤,核磁共振及切片證實為直腸癌第一期,所幸腫瘤病理組織分化良好,距離肛門口約3公分,透過經肛門3D微創手術切除病兆,仍能保有原本的生活品質,繼續他熱愛的教職工作。

 

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江驊哲提醒,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平時也應觀察糞便的型態,若出現大便變細、有解不乾淨之感、血便、體重驟降、不明原因貧血等狀況,應盡早就醫,基本上一天大便3次,或3天都是正常,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就要提高警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便祕、腹瀉輪流出現小心大腸直腸癌上身

「大便有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看一眼就知道!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癌症時鐘快轉國健署:只有這種最易防

大腸息肉不切除,10年後會變成癌症?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