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久站突然暈倒,腦部長壞東西?小心4種狀況讓腦供血不足

健康2﹒0 整理 2019/01/19 15:5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在人潮眾多場合常見有人身體不適甚至暈倒了,幾秒鐘或幾分鐘後才悠然醒轉,這種情形要緊嗎?是不是腦部長了壞東西?需要安排檢查找病因嗎?

 

念高二的小莉參加校慶典禮時,在操場站著站著突然暈倒,周遭同學們一陣驚慌,趕緊扶她到保健室休息。媽媽事後帶她就醫檢查,深怕是不是腦部長了壞東西?醫師評估後告知,小莉應該是站太久引起的「血管迷走性昏厥」,沒有大礙,這也是最常見的昏厥症病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示意圖/TVBS

 

「暈倒」意指突然的意識喪失。如果暈倒後必須透過介入處置才有辦法醒來,這種情形比較嚴重;有時雖然暈倒,但幾秒鐘或幾分鐘後會自己醒來,代表這種暈倒的原因是可逆的,也是本篇討論的重點。

 

迷走神經受刺激 昏厥症最常見原因

暈倒最常見的一類是「昏厥症」(syncope)。其起因在於,大腦需要血液提供營養和氧氣,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大腦血流不足,就可能突然失去意識。暈倒後人躺下來了,大部分的情形剛好能讓不順的血液流動獲得改善,因此才會多在幾秒鐘後就恢復意識。

 

但為什麼腦部會血流不足呢?常見有以下幾種原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血管迷走性昏厥

這種神經性的昏厥是昏厥症裡最常見的原因。迷走神經從大腦分布到頭胸腹部的各個重要器官,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就會讓心跳變慢,而交感神經的抑制會讓全身的血管擴張。心跳慢會導致血液輸出量減少,雙腳血管擴張也會讓血液不容易回流,如此情形都會造成腦部得不到足夠血液,因此暈倒。

 

這種神經性昏厥的情形常見於某些特定情境,比如升旗久站、拉肚子、身體疼痛、被驚悚畫面嚇到(比如有人看到打針或是手術畫面會很害怕)、心裡處於恐慌的狀態(比如在人潮眾多處或是在密閉空間的情況),或是頸部受到異常刺激,常發生於刮鬍子或按摩時壓到頸部的血壓控制中心,上述情形都可能影響迷走神經導致心跳變慢。

 

2.心因性疾病

一種是心律不整引起,不管是心跳太慢或心跳太快,都可能讓腦部血流不足。另一種是瓣膜性心臟病及心肌缺氧性病變等結構性心臟疾病,例如發生主動脈瓣狹窄時,血液也無法順利流出心臟到達腦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3.血管狹窄

例如頸動脈狹窄,也會影響血流進入腦部。

 

4.姿勢性低血壓

人體躺平時全身的血流通常流動較為順暢,一站起來,血液因為重力會集中在兩腳,此時於正常狀態,兩腳的血管會收縮以使腿部血流較容易回流心臟,但自主神經失常的人因缺乏這個機制,導致一站起來的時候腦部血流量不足,所以容易暈倒。

 

示意圖/TVBS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心臟疾病也會引起腦部缺血暈倒

從上述的病因可以發現,心臟疾病也是引起昏厥症的主因之一,所以出現突然暈倒的情形,就醫時可以看神經內科或心臟內科,醫師診斷後,會轉介給最適合的專科接續治療,比如若有心律不整問題,應該由心臟內科處理。

 

臨床上看到的患者隨著年齡層不同,誘發昏厥症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比如有些10多歲的學生被家長帶來,擔心年紀這麼小怎麼會突然暈倒,一問之下常是因為朝會升旗久站或打預防針的情境下,產生血管迷走性昏厥;青壯年很多是在急性腸胃炎時發生,因為頻繁拉肚子導致脫水,加上拉肚子以及疼痛,也是刺激迷走神經的危險因子;年長者很多是心臟或血管疾病引起,其中有些人是因為突然暈倒,就醫檢查才發現心臟有問題。

 

根據暈倒情境及症狀 配合檢查找病因

多數昏厥症患者在暈倒會有前兆,比如眼前發黑、耳鳴、頭暈、心悸、冒冷汗、全身虛弱等都有可能。

 

昏厥症其實比較像是一種症狀表現,診斷的重點要先了解暈倒發生的來龍去脈,包括患者的病史、前兆的表現、發作之前在做什麼、暈倒時間多久、發作的時候有什麼表現(比如手腳會抽搐嗎)、是幾秒鐘後清醒還是較長時間才慢慢恢復等,醫師透過這些訊息來判斷可能的病因,再安排檢查。

 

若問診後懷疑是心律不整會安排心電圖檢查、懷疑心臟瓣膜問題則做心臟超音波;若懷疑是癲癇發作,會安排腦波檢查或其他腦部影像檢查。

 

假如透過問診可初步排除心臟疾病和癲癇,而患者發作前很明確處於容易刺激迷走神經的情境(如疼痛、久站、恐慌等),這種血管迷走性昏厥,大部分不太需要排檢查、也不需要用藥治療,較重要的是對病患及家屬進行衛教,提醒患者減少那些誘發因子的刺激。而如果有不舒服的預兆,當下應該趕緊坐下或躺著,讓血流順暢些,如此有機會可避免真的暈倒,並預防倒下後可能造成的撞傷或危險。

 

◎ 撰文/張雅雯  ◎ 本文摘自/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5期
◎ 諮詢/蔡力凱(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神經科臨床副教授)
◎ 編輯/朱育嫻整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小心!不只是頭暈,可能腦血管狹窄快中風

眩暈是中風、腦瘤前兆?頭暈眩暈暗示你這8種疾病症兆

臉色蒼白頭暈虛弱,小心貧血也會影響血糖值

疲勞、暈眩、記憶差,小心自律神經失調!醫師1招呼吸法找回平衡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