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晚期肺癌救星 新標靶藥擊敗抗藥性

2017/02/09 10:3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肺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但因早期多半沒有特別症狀,待發現時多已是晚期。然而,近十年來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藥物進展快速,就連對標靶治療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也有新一代的TKI標靶藥物治療,讓肺癌患者治療的選擇愈來愈多。

肺癌的可怕常在於它被發現時多半已屬晚期,讓人難以接受。但國內藥物的使用幾乎與國際同步,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的臨床試驗成果亮眼,讓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多了一項新選擇。

EGFR基因突變者 50%出現抗藥性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指出,早在民國93年便已經核准標靶藥物用於肺腺癌患者,不過患者必須化療失敗後才可使用,到了100年更放寬至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第一線用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肺癌治療成效,隨著標靶藥物問世,控制率逐漸獲得提升。第一、二代TKI標靶藥物用於肺癌後線治療,患者反應率約有5至6成,若提前於第一線用藥,反應率高達7成,余忠仁指出,此結果也明顯看出第一線用藥不只增加反應率,更可延長疾病有效控制期,整體有效控制期約可達8至10個月。

肺癌EGFR基因突變者占台灣肺腺癌患者半數,亦即有5成肺腺癌患者可以使用這類標靶藥物,而這樣的成果又比單用化療的反應率高,且副作用相對較少。不過,EGFR基因突變患者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也約一半會出現特殊的T790M基因突變,「這類患者對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的敏感度變差,無法繼續使用。」余忠仁指出。

除了出現T790M基因突變外,抗藥性出現原因有很多種,例如腫瘤細胞發生新的基因變化,如MET基因增幅突變,有些肺腺癌也會轉成小細胞肺癌,或是出現更特殊變化,例如肉瘤。而這些都是造成癌細胞逃脫標靶藥物控制的原因。

第三代新藥 擺脫抗藥性、控制腦轉移
目前在治療晚期肺癌藥物研發中,有一大方向是專門朝著T790M基因突變著手,並於今年世界肺癌大會發表最新臨床試驗結果。余忠仁引述指出,當使用第一、二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時,檢測患者是否出現T790M基因,確認有T790M基因突變的患者分成2組,一組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另一組使用標準化療,結果顯示,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患者反應率達7成,對疾病的控制達10個月,而接受化療的患者反應率僅3成,疾病控制率僅4個多月。

「這2組對照下來,有明顯的差距。」余忠仁提到,肺癌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在使用上,不分種族、性別,年齡,吸菸史,都能有不錯的效果;而對於將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用於EGFR基因突變者的第一線治療成果,目前仍在實驗中,成果令人期待。

罹患肺癌,另一個讓人憂心問題是癌細胞會轉移至中樞神經,過往治療經驗發現,第一、第二代標靶藥物滲透到中樞神經濃度低,只有不到2成的控制率。而腦部轉移也成為肺癌患者接受第一、第二代標靶藥物後常見的肺癌轉移或復發部位,而因為化學治療對於腦轉移的療效不彰,患者多半只能接受放療,長期後遺症是對神經系統產生破壞,影響生活功能。

在肺癌第三代TKI標靶藥物使用上發現,它對發生於中樞神經轉移的控制率高達9成,且對有腦轉移但未接受放療的患者,或完成放療半年後出現腦癌者,疾病控制率約7成;即使是放療半年內復發的病人,疾病控制率也有3成。

副作用低、延長存活期 生活品質變好
余忠仁認為,第三代TKI標靶藥物的使用,可維持患者腦部穩定,讓患者有放療之外的另一選擇。「若為控制腦轉移,使用多次放療,有可能對患者腦部的認知、生活功能區造成影響。」除非必要,醫師都會盡量減少放療,尤其是老人家更要小心,以免認知功能受影響,出現步態不穩、意識錯亂、語言失調、複視或失智症等,嚴重影響自理能力或生活品質。

目前資料顯示,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平均約10個月,不過根據余忠仁的治療經驗中,有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已超過3年,每天僅服用1顆藥,且副作用低。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余忠仁認為,多數肺癌患者被發現時常常是晚期,但現今已有多種有效治療藥物;在疑似到確診為肺癌期間,若能給予醫師一些時間去檢視基因型,而被確診後,應與醫師依據完整的評估資料討論用藥選擇,甚至現今的化療藥物也比以往進步很多,副作用降低且成效提高,讓病人可以有好的生活品質。

全文刊載於健康2.0雜誌65期/2月號
◎ 撰文/曾鈺庭 ◎ 編輯/朱育嫻 ◎ 美編/鄭嘉佩 ◎ 攝影/徐俊權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 諮詢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