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無症狀不等於健康! 5旬婦做1件事意外發現5公分腫瘤 醫:晚一步變大腸癌

大腸癌-治療-檢查

顧詩蓓 整理 2024/12/06 12:0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身體沒有不適=身體健康?台中一名51歲劉姓婦人的案例提醒民眾「定期健檢」的重要性,她平日忙於工作,並未有明顯的不適症狀,直至一次例行的定期健檢發現糞便潛血異常,才注意到身體藏有隱患,腸道內竟長了一顆5公分的腫瘤。醫師強調,幸好婦人發現得早,若晚一步可能就會演變為大腸癌。

 

婦人無明顯徵兆,定期健檢驚見肝曲5公分腫瘤

一名台中51歲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如廁次數增多,糞便變得散狀不成形,原以為只是腸胃不適,直到在診所定期健檢做糞便檢查時發現異常。隨後她轉至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胃腸肝膽科,進行大腸鏡與胃鏡檢查,經澄清醫院中港分院黃仁杰副院長檢查發現,在肝曲部位,也就是橫結腸接升結腸的直角,朝左側水平前進轉彎處,長了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所幸,經過醫師的詳細評估,確定腫瘤為良性尚未演變為惡性癌症,並選擇了微創治療方式,保留了她的右側臟器,僅住院一晚,復原後就迅速回到工作崗位。這種手術不僅有效治療腫瘤,還能大幅縮短復原期,讓她可以在手術後迅速回到工作崗位。  

看更多:未來有望再拯救15種癌症!他僅做5次新治療攝護腺癌腫瘤全消失 高精準副作用少

 

腫瘤位於特殊部位,延誤治療恐釀癌變

為劉女士進行手術的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胃腸肝膽科張安迪醫師表示,肝曲的腫瘤因為位置特殊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大腸鏡檢查時需特別仔細注意。如沒能及時發現並治療切除,將會持續擴大演變成惡性癌症,千萬別掉以輕心。

 

張安迪強調,如果透過傳統切除手術,必須將肝曲連同右側升結腸與盲腸都切掉。這樣的手術會對病人的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包括長時間的住院與較慢的復原期。為減少損傷,並且以保留臟器為前提,經充分評估確認無癌細胞後,採最低傷害的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方式治療。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將病灶從正常黏膜層慢慢剝離,完整切除異常組織,是最適切的治療方式。

看更多:大腸癌/0~4期怎麼分?大腸癌可以活多久?4大治療方法一次詳解

 

▲黃圈處是病患肝曲部位的腫瘤。(圖片/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傳統治療 vs. 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的差異  

張安迪進一步說明,通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治療,能夠從患者的自然腔道(如口腔、肛門)進入,通過內視鏡精確地將腫瘤與周圍健康的組織分離,並完整切除異常組織。這不僅保留了右側臟器,還能有效降低手術對健康的影響,縮短復原期,並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由於劉女士的腫瘤位置在大腸內,所以是從肛門進入,若上消化道的腫瘤需要動手術,會從口腔進入。

 

傳統的手術治療往往需要切除較大範圍的腸道組織,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手術後需要長時間住院,且術後復原時間較長,病人也需要面對較高的感染風險和術後併發症。而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主要優點如下:

 

  1. 無外部切口:這種手術不需要在腹部開刀,所有操作都通過自然腔道進行,避免了大範圍的外部創傷。
  2. 保留臟器:相較於傳統手術中可能需要切除一部分腸道或臟器,迷你微創手術能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
  3. 更快復原:由於傷口小、創傷小,患者的復原期較短。劉女士在手術後僅住院一晚,便可以迅速恢復並重返工作崗位。
  4. 術後併發症少:由於手術操作精確且無大範圍切口,術後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較低。

 

然而,這種手術方式也有其挑戰,主要包括:

 

  1. 適應症較為嚴格: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進行內視鏡手術,尤其是腫瘤較大或位置較為複雜時,仍可能需要傳統的開刀手術。
  2. 手術技術要求高:微創內視鏡手術對醫師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需具備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操作技巧。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早期發現與定期健檢的重要性  

劉女士的經歷再次強調了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張安迪提醒,很多大腸癌患者在早期並未出現明顯症狀,這也是為什麼定期檢查,尤其是糞便潛血檢查和大腸鏡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腸道問題非常重要。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治療效果極為理想。國健署也提供了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大家積極參與並利用這項免費資源。

 

劉女士也分享了她的感受,這次能夠及時發現腫瘤,並進行微創手術,完全得益於定期的健康檢查。手術後,生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工作也能如常進行。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自己的健康,定期做檢查,這樣才不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看更多:林利霏自曝罹癌近日動刀 早期症狀不明顯 醫勸「這檢查」不能少

 

◎ 圖片來源/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提供
◎ 資料來源/澄清醫院中港分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