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血便以為痔瘡 就醫一照是直腸癌!醫揭大腸癌5警訊 1習慣改變要注意

血便-痔瘡-直腸癌-大腸癌

許寶仁 報導 2024/12/11 15:0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老是大便帶血要小心!45歲的張先生持續血便以為是痔瘡所致,經家人勸導後就醫,不料大腸鏡檢發現一顆4公分大腫瘤,確診為直腸癌第二期。醫師表示,如果血便持續2周以上,且帶有黏液及腥臭味,要小心可能不是單純痔瘡。

 

大千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柏仲說明,這名張姓男子日前出現血便症狀,起初以為只是痔瘡造成不以為意,但持續一段時間未好轉,經家人勸導才向大腸直腸外科就醫,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他的直腸距離肛門口約7公分處,有1個約4公分腫瘤,切片化驗確診為直腸癌第二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梁赫群免費篩檢發現大便潛血有痔瘡!暴瘦10公斤現身了 痔瘡會變大腸癌嗎?

 

陳柏仲表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多年名列國內10大癌症發生率之冠,男性中發病率為第1,女性則為第2。直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中帶血或黏液、腹痛、腹脹、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及疲倦等情況。

 

肛裂、痔瘡、大腸癌都可能造成血便

血便是痔瘡還是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血便是一個症狀,造成血便的原因從肛裂、痔瘡到大腸癌都可能,患者本身不容易分辨,因為痔瘡與低位的腸癌腫瘤位置很接近,因此當解出鮮紅色的血便時,兩者都有可能。

 

 

鍾雲霓表示,痔瘡造成的血便通常在排便時有痛感,出血是鮮紅色滴在馬桶裡或擦拭時有血;一旦發現血便帶著奇怪黏液及腥臭味,就要小心可能不是單純痔瘡。

看更多:狠甩日韓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亞洲第1!醫警告:「25歲起」就要做這件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大腸癌5大警訊快檢查。

鍾雲霓提醒,大腸癌有5大警訊,除了血便,若合併排便習慣改變等徵兆,建議就醫檢查。

 

  • 血便:糞便中帶血或黏液,超過2周。

 

  •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如果半年內體重掉了58公斤,要注意就醫檢查。

 

  • 排便習慣改變:若原本排便很順暢,卻突然莫名地腹瀉,甚至還帶有血水,要小心可能有息肉或腫瘤;若平時容易腹瀉,卻變得常便祕,也要小心可能因腫瘤阻塞腸道。

 

  • 裡急後重感:當腫瘤長大將腸道堵塞,也會導致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的情形。

 

  • 糞便變細:也可能是腸道裡有異物堵住的徵兆,以致阻塞糞便排出的通道。

看更多:婦怪馬桶顏色害她沒早發現大腸癌 看大便有沒有血不準!「這方法」才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陳柏仲則表示,影響直腸癌的風險因子還有家族史及既往大腸發炎疾病史,如克隆氏症及潰瘍性大腸炎,這些病患罹患直腸癌的風險較高。而約5%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因基因缺陷,如家族性息肉症候群,需及早監控及治療。

 

陳柏仲說明,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並可能輔以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以縮小腫瘤或降低復發風險。以案例中的張先生為例,在接受全身正子造影及電腦斷層檢查後,未發現局部淋巴或遠端轉移,因此進行微創腹腔鏡低前位切除手術,成功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陳柏仲也提醒,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自2025年起,大腸癌公費篩檢措施將擴大至4574歲民眾及4044歲具家族史者,建議符合資格者定期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篩檢。檢查若呈陽性,須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病變,避免延誤治療。

看更多:痔瘡會變大腸癌嗎?52歲男有痔瘡5年後變大腸癌二期 醫:5症狀小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陳柏仲醫師.鍾雲霓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