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餓一下 攻擊能力增強10~30倍!受試癌患都有效 57歲鼻咽癌末腫瘤全消失

癌症連續42年蟬聯國人第一大死因,平均4名亡者就有1人死於癌症,要如何提高癌症存活?林口長庚醫院楊皇煜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一款老藥抑制免疫細胞特定養分,竟讓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力量增強10~30倍!這項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2025年3月號,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很多坊間的癌症療法,都說要「餓死癌細胞」,不過長庚的這項創新研究,卻發現該餓的是免疫細胞。林口長庚醫院醫研部主任楊皇煜醫師表示,天門冬醯胺是一種胺基酸,對癌細胞和免疫細胞來說都是重要的養分。
看更多:影帝妻大腸癌第3期 割10幾顆淋巴結!生病都拖延就醫,年初肺炎險死
免疫細胞「節食」 抗癌力大增10倍
長庚研究發現,使用老藥「天門冬醯胺酶」限制天門冬醯胺供應,讓免疫細胞處於天門冬醯胺缺乏的環境時,反而會啟動免疫細胞的代謝適應機制,讓CD8+T細胞(殺手T細胞)變得更強更具攻擊力,在體外培養實驗中發現可讓抗腫瘤激素釋放增加10倍,幫助人體對抗腫瘤。
從腫瘤代謝特性找到突破口
楊皇煜醫師表示,會有這個發現,主要是針對腫瘤微環境的代謝特性,腫瘤細胞為了維持生長與增殖,會極力爭奪周邊的養分,導致腫瘤微環境中營養大量缺乏,進一步影響周圍免疫細胞的活性。
而科學界早已發現,為了對抗癌細胞,免疫細胞具備代謝適應能力。長庚的研究團隊專注於胺基酸對免疫細胞活化的影響,在一系列細胞與動物實驗中,進一步確認天門冬醯胺剝奪能夠誘導T細胞適應代謝壓力,反而提升粒線體活性與細胞毒性分子的表達,增強其抗腫瘤作用。
跨領域合作 聚焦晚期鼻咽癌治療大成功
他們的跨領域團隊成員結合癌症醫學專家,包含長庚醫院腫瘤科徐正龍醫師、瑞士洛桑大學癌症中心何秉智教授,代謝體方面則有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鄭美玲教授、長庚大學沈家瑞主任,博士生張軒嘉,以及長庚醫院尖端免疫實驗室團隊成員。
在體外細胞試驗、動物實驗驗證後,他們選定了6位鼻咽癌末期的患者進行臨床恩慈治療。徐正龍醫師說明,選擇鼻咽癌患者,是因為傳統上晚期鼻咽癌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率不高。6位鼻咽癌患者都在進行其他療法效果不彰下,合併L-天門冬酰胺酶進行臨床測試,在後續的10個月內追蹤腫瘤大小的變化。
結果顯示,6位患者都有良好反應,其中4位的腫瘤大幅縮小,1名患者維持免疫穩定狀態,1名患者甚至達到腫瘤完全消失的完全緩解。
看更多:防肺癌!煮飯開排油煙機還不夠 買新房何時入住?權威醫建議最佳時間
這位完全緩解的鼻咽癌患者57歲,癌症復發後病情惡化,對傳統療法無效,但在接受這項創新的合併療法後,2個月後腫瘤快速縮小,後來影像檢查完全消失,讓醫生與家屬都驚喜不已。楊皇煜說,鼻咽癌是國人常見癌症,好發於40~60歲壯世代,男性患者為女性3倍,這個成果為患者和許多家庭帶來新希望。
斷食或飲食療法無法餓死癌細胞或刺激免疫細胞
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一般人想要透過斷食或節食來餓死癌細胞,或是靠飲食控制,多吃洋蔥等含天門冬醯胺酶的食療來讓免疫細胞挨餓,是不可能的。
一來斷食無法指定人體減少生成天門冬醯胺,用食療降低天門冬醯胺酶攝取後,人體也有自行合成天門冬醯胺的作用,而且天門冬醯胺在人體有其他的功用,還有其他的研究團隊,在補充天門冬醯胺反而有抑制癌症的效果,所以不建議患者自己斷食,或是採取低天門冬醯胺飲食法,以免沒餓到癌細胞或T細胞,反而害了健康。
未來展望 可望拓展至肺癌、肝癌
徐正龍表示,目前的治療包括化療、標靶治療,或是新興的免疫治療,都是用藥時能發揮作用,幾乎都無法停藥。而他們的調控營養代謝改變免疫細胞營養供應的治療,因為整個代謝都改變了,因此即使停藥還能持續發揮效果。
楊皇煜醫師指出,初步的結果證明,透過調控營養代謝,改變免疫細胞的營養供應,即可提升免疫攻擊力,顛覆了癌症治療模式,為癌症治療開創新的方向。相信「代謝重塑」策略將成為未來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方向,不僅對鼻咽癌有效,類似策略未來可能適用於肺癌、乳癌等其他實體腫瘤。
看更多:喝咖啡預防心臟病與大腸癌!喝對咖啡和「黃金攝取量」才有用
◎ 圖片來源/丁彥伶攝
◎ 諮詢專家/楊皇煜醫師.徐正龍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