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知名主持人發現睪丸癌,睪丸癌有什麼症狀?近9成「這方式」發現

38歲的英國知名電台主持人克里斯史塔克(Chris Stark)日前發文宣布自己罹患睪丸癌,所幸因發現得早,已完成手術與化療,目前身體復原良好,他表示,甚至在術後隔天他就已重返工作。
帥氣名電台主持人及早發現睪丸癌,幸運康復
克里斯史塔克是英國Capital FM《早餐秀》與《That Peter Crouch Podcast》主持人,外型帥氣的他擁有不少粉絲,數月前他因定期就醫健檢才發現睪丸腫瘤,迅速接受手術以及預防性化療,幸運讓自己康復。
看更多:疝氣會自己好嗎?答案:不會!醫揭不處理就會出現更嚴重的「這種」病症
他表示,因為希望男性關注自身健康,才決定公開病情,他喊話「希望每位看到我發文的男性,現在就為自己檢查一下,若發現異狀,也要鼓起勇氣看醫生。」克里斯史塔克也說,睪丸癌是非常容易治癒的癌症,前提是一定要及早發現。
睪丸癌8、9成是「自摸」發現
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表示,大約有8、9成的睪丸癌是患者自己發現的,因為早期睪丸癌通常不會感到疼痛或搔癢等症狀,大多數病例是透過觸摸睪丸,摸到一些硬塊才察覺異常。不過,長在睪丸表面的腫瘤則較容易摸出來,若腫瘤較小或位於睪丸正中央,可能較難察覺,必須靠抽血或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定期才能檢查出來。
也有部分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進行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才發現睪丸癌。陳煜提醒,睪丸癌的好發因子有4項,包括隱睪症、家族中有睪丸癌病史、個人對側曾罹患睪丸癌,以及因不孕症接受睪丸切片時,發現有癌前病灶「intratubular germ cell neoplasia」,這類病患5年內轉變成睪丸癌的機率高達50%。
而患有隱睪症者罹患睪丸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至6倍,即使小時候已動過手術或固定,發生睪丸癌的比例仍有一般人的3倍,因此這類病患每年都要進行定期追蹤。
看更多:GG發臭洗也沒用?醫揭6大壞習慣是禍首 這事沒做一覺醒來「會變質」
睪丸硬塊、左右睪丸大小不一是警訊
陳煜表示,除了摸到硬塊,若發現左右睪丸大小不一,也可能是睪丸癌的症狀。雖然表面摸起來可能沒有特別硬,但若兩側睪丸大小差異明顯,可能是腫大的那一側睪丸有腫瘤,也有可能是較小的那一側睪丸因為病變而萎縮變小,所以要儘快就醫檢查。陳煜強調,透過自我檢查發現睪丸癌的比例高達八、九成以上。
早期睪丸癌治癒率高
早期睪丸癌的治療效果很好,根治率可超過九成。陳煜說明,一般只要將長有腫瘤的那側睪丸切除即可,不需兩側都切除。如果尚未結婚生子,單側切除對生育力影響不大。
但若腫瘤已轉移到淋巴或其他部位,單純切除可能難以根治,後續可能還需合併化療或電療。陳煜提醒,化療和電療都可能破壞精子,因此建議先做精液冷凍保存,以免影響未來生育。至於性功能方面,單側睪丸切除一般影響不大,但若兩側都切除,則會有明顯影響。
陳煜指出,統計發現,50歲以上男性罹患睪丸癌,絕大多數是非霍金氏淋巴瘤,通常是原發部位在他處,經由睪丸外組織侵犯到睪丸,這類型的病患約有35%機率兩側侵犯,僅1%至2%是睪丸原發。最常見的臨床表徵同樣是無痛性睪丸腫塊,但85%患者年齡大於60歲,有25%患者會有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全身性症狀。
陳煜表示,一旦診斷確立是淋巴癌,不一定需要切除睪丸,而是會立即轉給血液腫瘤科醫師接手後續分期和治療,主要是依淋巴瘤惡性度及分期,由血液腫瘤科醫師評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定期自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睪丸癌
陳煜建議,男性可以養成洗澡時順便自我檢查的習慣,檢查重點包括按壓睪丸,注意兩側是否大小不一或有硬塊。雖然不需要每天檢查,但在最放鬆的時候順便摸一下,就能及早發現可能的問題。這種自我檢查的方式,就如同女性自我檢查乳房,有助及早發現乳癌一樣。
看更多:蛋蛋的哀傷!男大生睪丸變大但不痛 忍半年「荔枝變芒果」一驗竟是睪丸癌
◎ 圖片來源/翻攝自克里斯史塔克IG
◎ 諮詢專家/陳煜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