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種蔬食」能防癌還能做環保!大腸直腸癌大幅減少 還能防憂鬱和失智

愛吃蔬食不僅可以防癌,還可以做環保、愛地球!醫師表示,有研究發現,如果每天將總熱量的3%,用植物蛋白,如豆類、堅果和大豆製品替代動物性蛋白,可以降低34%的總死亡率和39%的癌症死亡風險,增加全穀食物攝取也有降低肝癌及大腸直腸癌的罹患。
有好事發生要慶祝,很多人就叫炸雞套餐、全家吃牛排大餐,其實換成大啖可口蔬果,可能會讓生活中的幸運更長久。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室主任李宜恭表示,多項研究顯示,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堅果和大豆等,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高雄博田國際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欣寧也指出,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紅肉,以及加工肉品,能減少致癌物質的攝入,有助降低癌症風險又能增進健康。
看更多:160位長壽奇蹟!日本長壽村老人愛吃這種菜 吃對蔬菜減碳又護心血管
吃蔬食能抗憂鬱、防膽結石、防胃癌及失智
國內外都有提倡素食者大讚吃素有益健康,李宜恭說,據慈濟素食研究對12,062人進行9年的追蹤發現,素食者與葷食者相比降低了30%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台灣的膽結石盛行率為5%,許多患者只能割除膽囊治療。
膽固醇結石為國人最常見的膽結石類型,約占據膽結石案例的75~80%。由於膽結石以女性居多,慈濟健康研究透過衛福部統計處健康資料,針對4,839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6年的追蹤,結果發現,相較於女性葷食者而言,女性素食者膽結石風險顯著降低48%。
李宜恭指出,除了降低膽結石、憂鬱症的風險,攝取蔬食還能改善腸道菌相生態。「蔬食者的腸道中,好菌較多,壞菌較少,這種腸道菌相的改變,不僅影響大腦、情緒,也能提升整體免疫力。」李宜恭說明,由於蔬食富含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降低大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風險。此外,蔬食有助於減少身體發炎反應,對於預防膀胱癌、胃癌等多種癌症也有正面效果。
多吃蔬食甚至有助降低失智症!慈濟素食研究針對5,71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約9年的追蹤發現,素食者與葷食者相比顯著降低約33%的失智症風險。因為蔬食飲食中富含鎂、膳食纖維、類黃酮及類胡蘿蔔素,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發炎相關指標,進而改善神經性發炎的狀況。
看更多:減碳要從吃菜開始?專家破解真相:「這種蔬菜」反而對地球更傷害
選擇多樣化蔬食 注重在地食材
怎樣選擇蔬食更健康?李宜恭建議民眾選擇多樣性的蔬食,盡量攝取不同顏色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對健康更有益處。他也提醒,蔬食的蛋白質主要來自豆類、全穀類和堅果,若有攝取蛋類,也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不過,不建議食用加工程度高的蔬食產品,如豆皮等,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在選購蔬果時,李宜恭鼓勵民眾以在地、當季的食材為主,不僅碳足跡低,新鮮度也較高。他舉例,雖然近年來許多報導大肆宣傳羽衣甘藍有抗癌功效,但羽衣甘藍台灣並不盛產,多為進口品,碳足跡相對較高。
他建議選擇蔬果以在地優先,產地距離愈遠,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也愈高,長程運輸同時也提高食材被添加防腐劑的風險。採購時選擇國產蔬果,有助於減少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的衝擊。事實上,只要攝取同屬十字花科的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芥藍等,都能達到類似的抗癌效果。李宜恭也推薦民眾多攝取地瓜葉,其纖維質、營養素和抗氧化成分,都有助於預防癌症。
農藥殘留問題 洗淨即可安心食用
許多人擔心蔬果農藥殘留,願意花貴上好幾倍的價格購買生機蔬果。不過李宜恭認為,近年來台灣對農藥管制日益嚴格,只要徹底清洗,一般蔬果皆屬安全。他認為,不一定要堅持選購有機蔬果,若能完整洗淨,一般蔬果的安全性已有一定保障。
植物蛋白取代動物蛋白 癌症死亡風險降39~50%,還能減碳
黃欣寧表示,很多人聽到「吃蔬食」,就會覺得好被規定只能吃素,但其實蔬食不一定只能純吃青菜水果,還包括雞蛋、牛奶等,主要只是用植物性蛋白質來取代紅肉的動物性蛋白質,吃起來一樣好吃也有營養。
日本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只要將全天總熱量的3%,用植物性蛋白質取代紅肉動物性蛋白質,可降低34%的整體死亡風險、39%的癌症死亡風險,以及4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加工肉品,更可降低46%的總死亡風險和50%的癌症死亡風險。
看更多:沖繩居民平均壽命變短了 長壽美名變傳說恐是「這些食物」害的
過去有研究顯示,增加全穀食物攝取具有降低肝癌及大腸直腸癌的罹患。美國癌症研究所發現,每日攝取約80公克的全穀類食物,可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
而發表於2024年2月的《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分析「美國護士健康研究」中4萬8,762名參與者的數據,也發現中年時攝入較多植物蛋白的女性,罹患包括癌症和糖尿病、中風等11種慢性疾病的機率較低,而且心理健康、認知功能和身體功能也更健康。
紅肉補鐵 但也可能增加細胞癌變風險
黃欣寧解釋,紅肉和加工肉品含有較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且烹調方式可能產生致癌物質,相較之下,蔬食富含天然礦物質、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此外,紅肉中的血紅素鐵雖可直接補充鐵質,卻可能導致氧化反應,產生破壞細胞和DNA的自由基,增加罹癌風險。
黃欣寧也提到,畜牧業往往帶來較高的碳排放量,改以蔬食為主,有助減緩溫室效應。根據調查顯示,每日攝取超過100公克的肉類,平均會產生10.24公斤的碳排放,改吃蔬食飲食則會降到4.16公斤,減少了6成的碳排放。
植物肉是高度加工品 並不環保
健康的蔬食,黃欣寧建議以天然的蔬果、全穀雜糧和豆類等為主,避免攝取過多加工食品。她舉例,不少人為了吃素,轉而食用「植物肉」,但植物肉卻是高度加工的製品,事實上,植物肉的碳足跡和反式脂肪含量仍高於天然蔬果。
地中海飲食能降慢性病風險 增加膳食纖維助排毒
黃欣寧推薦民眾採行地中海飲食,此飲食模式著重蔬果比例,同時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取,已被證實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對於不想茹素的民眾,黃欣寧建議可透過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雜糧和蔬菜,幫助體內排毒。「膳食纖維就像人體的清道夫,如果平時經常攝取過多加工食品時,更需要這些清道夫幫你排除毒素。」黃欣寧強調,吃蔬食目的不是硬要民眾吃素,而是鼓勵大家攝取更多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同時適度減少肉類攝取。
看更多:怎樣能一天吃進5色蔬菜?無毒教母譚敦慈教你選 創意「減碳排蔬果」這樣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李宜恭主任.黃欣寧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