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影響抗癌藥效!亂吃胃藥、抗生素削弱治療效果 抗癌飲食這樣吃

抗癌期間的飲食選擇關乎藥物效果,科學研究顯示腸道菌群扮演關鍵角色。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許多患者家屬常詢問關於豆漿、益生菌等食物是否適合抗癌期間食用。最新醫學研究揭示,我們攝取的食物會先經過腸道菌群處理,而這些微生物的狀態直接影響藥物效果,使「藥菌體醫學」成為改變癌症治療的新關鍵。
藥菌體醫學揭示腸道菌群與抗癌藥物的微妙關係
藥菌體醫學(Pharmacomicrobiomics)是一門快速發展的科學領域,專門研究腸道菌群如何影響藥物作用。張家銘解釋,當我們服用藥物時,藥物並非立即發揮作用,而是必須先經過腸道菌群的處理。這些微生物可能會將藥物轉換成更有效的形式,提升療效;也可能過早將藥物分解,導致失效;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將藥物轉化為有毒物質,增加副作用。
因此,不僅是我們的基因會影響藥物反應,腸道菌相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居民,實際上在體內悄悄改變著藥物的命運。張家銘強調,這已不再只是未來趨勢,而是正在改變癌症治療的新關鍵。
飲食選擇影響抗癌藥效 腸道菌群是關鍵
最新的醫學研究揭示了一個重要發現:腸道菌群與抗癌藥物存在著複雜的互動關係,有時幫助藥效發揮,有時則可能削弱藥效。張家銘引用刊登在《Cell》的研究指出,大豆中的天然成分大豆皂苷(soyasaponin)會被腸道菌分解成soyasapogenol,這種物質會促使肝臟加速分解抗癌標靶藥,導致藥物血中濃度降低、效果減弱。
這意味著,患者可能本想通過飲用豆漿來補充營養,卻不知道腸道菌群正默默地減弱藥物效果,反而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張家銘提醒,這不是空泛理論,而是實際影響治療效果的生理反應。
看更多:喝錯豆漿竟讓肌瘤變大!毛豆、豆漿、山藥能不能吃?醫解婦科腫瘤飲食
善待腸道菌群可提升免疫療法效果
腸道菌群並非總是藥物的「敵人」,有時它們是癌症治療的重要盟友。張家銘提到另一篇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表明,某些腸道菌實際上是癌症免疫療法的「最佳隊友」。例如,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能幫助免疫細胞更有效地攻擊腫瘤。
然而,如果在服用抗癌藥物期間使用抗生素或過量服用會擾亂菌相的藥物(如PPI胃藥),這些有益菌可能被「洗掉」,從而削弱治療效果。張家銘指出,甚至某些免疫療法引起的腸炎也與腸道菌群有關,通過「重新調整菌相」可以改善這種副作用。研究顯示,透過糞便菌移植,超過九成患者的腸道不適明顯改善。
看更多:2時間點散步降低大腸癌!這運動避免大腸息肉復發 防腸癌最佳運動是它
抗癌期間飲食原則:均衡適量勝於過度補充
許多人誤以為正在接受抗癌治療時應該「吃得多、補得多」,但張家銘強調,實際上「吃得剛好、吃得對」才能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高纖蔬菜、全穀類、橄欖油、堅果等地中海型飲食成分非常適合維持腸道菌群健康。
相反,某些濃縮豆製品、植物抗氧化補充劑、酵素飲或排毒茶在治療期間反而需要謹慎使用。張家銘解釋,這並非說這些食品不好,而是在治療過程中,它們的角色需要調整。癌症患者應給身體最單純的營養支持,讓有益菌群有機會發揮作用,而不是用複雜的信號干擾它們。
看更多:日本研究認證「地瓜」抗癌第一名!生熟吃都有效 抑癌效果贏過蘆筍、花椰菜
飲食療法與抗癌藥物協同作用的新視角
這些研究最令人振奮的發現是:「吃對食物」確實能提高治療效果、減輕副作用。最新的藥菌體醫學研究為癌症治療開闢了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通過科學調整飲食,提高抗癌藥物的效果。這種整合的治療思維將為癌症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結果和生活品質。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家銘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