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智慧靶向外泌體可治20幾種癌症 美FDA核准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外泌體是近年來在醫美領域風行技術,少數用在治療癌症,仍有難以突破的瓶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2發表全球首個針對降低免疫反應的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可用在治療20幾種癌症,並獲美國FDA核准進入人體臨床第一期試驗。
可以穿越大腦的血腦屏障 精準找到癌細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表示,全球生技領域對於外泌體在醫學和生技領域的應用發展很多,去年全球有30例臨床試驗,真正可以用在癌症治療的僅4例,主要原因在於有些外泌體不具靶向性,難以針對癌細胞發動攻擊,中醫大附醫和中醫大體系的生技公司合組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針對HAL-G、能降低免疫反應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SOB100,能搭配現有的多種癌症治療藥物,能加速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
看更多:比玻尿酸保濕強6倍!中草藥外泌體成功研發 選用台灣在地2花草
周德陽說,SOB100的特色是採用奈米抗體技術,可以穿越血腦屏障,具靶向性,可以搭載多種不同的藥物,應用在治療癌症和阿茲海默、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經動物實驗證實,最快只要30分鐘就可將藥物快速送到癌細胞所在位置,讓藥物開始作用後就消失,可以減少沒有發揮藥效的藥物隨血液在體內循環所帶來的嚴重副作用。
可搭配現成癌藥強化療效 減少副作用
周德陽說,癌症新藥的開發往往需耗費10、20年的時間,緩不濟急,SOB100的開發可以搭配使用現成藥物,預計70%的腦癌、90%的口腔癌、60~80%的乳癌、70~80%的大腸直腸癌、80%的肺癌患者都適用。
看更多: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 生成式AI成焦點 外泌體、再生醫學創新研究
研發團隊預計今年下半年在美國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第一期,將收案15名健康人測試安全性,確保沒有副作用,團隊有信心可順利通過,如果順利通過,明年將在台灣展開人體臨床試驗的二期,預計將收案30至40名癌症患者,目標鎖定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腦癌,未來還有望應用在胰臟癌、口腔癌、胃癌、卵巢癌等難治的癌症。
在台臨床二期試驗若通過 規劃申請暫時藥證
周德陽說,希望二期試驗能順利在2~5年內通過,並規劃向食藥署申請暫時藥證,以便盡快用在臨床嘉惠病患,同時繼續進行第三期試驗。
看更多:治癒糖尿病、腦中風、失智症有希望!長庚、史丹佛合作「誘導多能幹細胞」外泌體治療新利器
◎ 圖片來源/戎華儀攝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