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73歲林正杰病逝,驚傳3次摘腫瘤抗肺腺癌8年 預言「不會再出院」

丁彥伶 報導 2025/06/04 16:2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民進黨創黨元老、黨外運動三劍客之一的林正杰,於6/3病逝,享壽73歲。他在政壇以剽悍強勢的風格聞名,有「街頭小霸王」之稱。今年初,他還現身民眾黨為前主席柯文哲舉辦的政治集會,當時他高喊:「若檢方交代不了,就放一把火把地檢署燒掉!」令人難以想像,他其實已與肺腺癌奮戰多年。

 

根據林正杰2022年臉書貼文,他早在2018年就被診斷罹患肺腺癌,他感謝有貴人幫助,讓他的癌細胞仍侷限在局部、未擴散,提到將進行第三次腫瘤切除手術。而他的兒女也在林正杰臉書公開訃文,指出父親抗癌長達8年,最終仍不敵病魔:「願我們都能將父親的風骨與真誠,轉化為前進的力量。」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健保給付3癌別免疫治療!3400人受惠 每人年省192萬元藥費

 

住院預感「不會再出院」多年好友不捨送別

林正杰的摯友林國恩透露,林近期住院多日,曾預言:「這次不會再出院了。」果然在6/3凌晨接獲林妻來電證實噩耗。他在臉書寫下:「幾十年的交情,心中有多少不捨。即便修行開悟,仍難平靜面對生離死別。」

 

林正杰(圖左)和友人林國恩。

 

醫師解析:多次手術延命並非不可能

對於林正杰8年抗癌的歷程,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方科智指出,儘管無法得知其確診時的癌症分期,但從他多次接受手術並仍能出席公開活動,但是看起來比較虛弱來推測,當年他手術前可能已出現肺功能受損、近似肺部阻塞的症狀。若肺功能僅剩7、8成,手術後的恢復會更緩慢,有些甚至需要靠藥物控制或長期依賴氧氣。

 

林正杰曾透露即將進行「第三次腫瘤摘除手術」,可見其肺部可能存在多個病灶。方科智分析,這種策略應是先切除最大、最危險的腫瘤,並以化療或標靶藥物控制其他局部病灶,待病人體力恢復後再進行下一次手術。

 

肺癌可分次手術?醫師揭關鍵條件

「不過肺部歷經數次手術後,肺功能會有相當的退化程度。」方科智說明,這解釋了為何林正杰晚年雖仍參與活動,卻看來氣力不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許多人疑問,肺癌侵襲力強,不是應該一次切乾淨?沒一次切除會不會造成癌症擴散?對此,方科智解釋,只要不是初診即廣泛轉移,多數肺腺癌可以採不同的治療方式,或分階段處理。像林正杰這樣,先手術切除主要病灶,再以標靶或化療控制其餘部位,待肺功能恢復後再進行下一階段手術,是可行且安全的策略。這種做法尤其適用於年齡偏長、肺功能已受損的患者,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看更多: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關鍵在早期發現!初期「無症狀」要靠檢查

雖然現今肺癌治療手段多樣,但「早期發現」仍是肺癌能否延命的最大關鍵。方科智提醒,早期肺癌(1~2公分)幾乎沒有症狀,等到病患出現咳血、體重驟降、骨痛、甚至腦轉移導致肢體無力等情況時,往往已是三、四期。

 

因此,靠症狀來察覺肺癌是不切實際的。常見肺癌晚期症狀包括:

  • 持續咳血或血痰
  • 骨頭疼痛(骨轉移)
  • 無法解釋的快速體重減輕
  • 類似中風的症狀,如走路不穩、單側手腳麻痺或無力
  • 視力異常,例如複視(看到重影)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方科智強調,只要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症狀,建議儘早就醫,進行檢查。

 

肺癌高風險族群不只吸菸者!這些人也要注意

不過方科智提醒,台灣6成以上肺癌患者不吸菸,而且也沒有家族史,事實上包括近10多年來的空氣懸浮粒子如pm10、pm2.5等空氣污染,還有居家烹煮使用氣炸鍋、瓦斯爐烹煮時燃燒不完全、工作中使用影印機、傳真機等,很多環境中的污染,都可能增加人們罹患肺癌的風險。

 

方科智以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中,將廚師、廟宇工作、夜市工作,以及易接觸粉塵的工廠者等都列入肺癌高風險者,提供免費肺癌篩檢為例,他呼籲大家都要注意自己可能隨時都處身於肺癌風險中,如認為自己有肺癌風險,都建議自費自行肺癌篩檢。

 

定期LDCT肺癌篩檢 守住早期存活關鍵

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最有效的肺癌早期篩檢工具,但非高風險族群常需自費數千元,許多人因此卻步。方科智呼籲,若自認生活型態、環境暴露具風險,建議自費做LDCT,以利早期發現,掌握治療先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任何無法解釋且持續的症狀,都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是否為腫瘤相關疾病。不過症狀很雜,講太多可能引起民眾恐慌,重點還是要注意自身習慣、是否為高危險群或有家族遺傳史,定期監測才能真正早期偵測到第一、二期的肺癌。

看更多:75歲郭美珠驚傳乳癌復發!澄清是2年前畫面 醫:乳癌患對側乳癌增4至6倍

 

◎ 圖片來源/胡瑞麒攝.林國恩臉書
◎ 諮詢專家/方科智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