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不只胃癌前兆,「這種」腫瘤你可能沒聽過!醫曝易錯過

肚子痛、腹脹可能不是小病,也別看成是老毛病而不處理,醫師提醒,小心一種較少聽過的「胃腸道基質瘤」作怪,一定要接住身體發出的警訊!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楊卿堯指出,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發生在消化系統的癌症,可能出現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胃腸道基質瘤也可能發生在網膜、腸繫膜和後腹膜等處。這種腫瘤雖然是癌症,但與胃癌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區別。
胃基質瘤是由基因突變形成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千睿表示,基因的突變會導致黏膜下的間葉細胞增生失控,進而形成腫瘤。大多數病人是因為意外發現,腫瘤不大時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但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會出現腹部不適、疼痛,甚至慢性胃腸道出血,如持續性黑便或貧血等較嚴重的情況。
看更多:本土劇男神潘逸安12指腸腫瘤術後近況曝 醫師:12指腸腫瘤良性或惡性都不好處理
胃基質瘤1公分以下可先追蹤
楊卿堯表示,有時發現的腫瘤只有1公分左右大小。如果胃基質瘤小於1公分,可以考慮定期追蹤,不一定要立即手術切除。但若腫瘤大於1公分,在完整檢查後,應慎重考慮以微創手術方式處理。
胃基質瘤與胃癌有何不同?
高醫岡山醫院一般及消化外科主任吳柏宣指出,胃基質瘤是長在胃壁肌肉層裡的腫瘤,與常見的胃癌(腺癌)不同。胃基質瘤是因基因突變而起,可能有不同的生長型態,例如長在胃壁內或是往外突出。有些胃壁內的腫瘤會出血,導致腸胃道出血而被意外發現。
看更多:才28歲!陪同事健檢竟揪出癌前「高風險息肉」 全因1致命習慣
定期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
秀傳癌症醫院副院長林忠葦提到,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常見的腫瘤,源自胃或腸子的平滑肌層。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因此鼓勵民眾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透過胃鏡才能及早發現這類腫瘤。
胃基質瘤典型症狀:出血、腹痛
胃腸道基質瘤的典型症狀包括出血、肚子痛和腹脹。其中出血問題可大可小,嚴重時會造成休克,慢性出血則會長期呈現貧血。由於早期腫瘤位於肌肉層而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或胃鏡時意外被診斷出來。
胃基質瘤大於10公分 屬高風險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消化外科醫師黃漢斌指出,胃腸道基質瘤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判斷標準主要看腫瘤大小和細胞分化指數,若腫瘤大於10公分或細胞分化指數過高,都是高風險的指標之一。
看更多:體內有這東西快治療!已列「第一級致癌因子」,他拖2年未治療竟變胃癌第二期
胃基質瘤變大 應考慮手術切除
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鄧堯州表示,1公分以下的腫瘤,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胃鏡或內視鏡超音波追蹤;1~2公分之間且靠近食道的胃基質瘤,因手術風險較高,也建議定期追蹤。但如果基質瘤有變大的情形,就要考慮手術切除了。
鄧堯州提醒,病人經手術切除後可痊癒,只要穩定追蹤即可。即使有轉移的情況,透過目前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也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