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治癌名醫表妹不菸不酒、沒症狀竟肺癌三期,治癌5年殞命 醫揭肺癌7大迷思

丁彥伶 報導 2025/06/09 11:3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我沒吸菸,為什麼會得肺癌?」、「我沒有咳嗽、沒有任何症狀,為什麼是肺癌晚期?」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肺癌是國內最常見的奪命癌症,多年來在臨床第一線工作,看過許多因錯誤觀念而延誤診斷、錯失治療良機的案例,甚至連他的表妹也一樣,在今年不幸肺癌過世。

 

42歲表妹生活規律又健康 不菸不酒竟得肺腺癌三期

廖繼鼎指出,許多人聽到肺癌,第一個反應就是「那是抽菸才會得的病」。然而,不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案例並非特例,而是一個嚴重的迷思。事實上,在台灣,不吸菸的肺癌病患可能比吸菸的病患更多。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73歲林正杰病逝,驚傳3次摘腫瘤抗肺腺癌8年 預言「不會再出院」

 

廖繼鼎分享了他表妹的故事,她是一位健康、規律、不抽菸的國中老師,卻在42歲那年被診斷出肺腺癌第三期。這個診斷如同一顆炸彈,粉碎了全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後來發現,她帶有ALK基因突變,ALK是融合基因變異,好發於女性、年輕、非吸菸者,而且惡性度高的ALK基因變異很容易發生「腦轉移」。

 

即使表妹用上各種標靶藥、化療、放療。後來也真的發生腦轉移,但她也沒喊過一聲苦。她常說「我不能倒下,我的學生還在等著我回去上課」,她就這樣堅持了五年。

 

直到今年農曆年後,表妹說:「我累了。」後來安詳地離開了全家人,留下無盡的不捨。廖繼鼎說,「我的手機裡還留著她的電話號碼,有時候還會以為,她只是出國旅行,或許哪一天就會像以前一樣,傳來她溫暖的問候。」

 

這段經歷深深地提醒廖繼鼎,肺癌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對肺癌的忽視可能讓人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因此他特別找出許多人對肺癌的7大迷思,提醒大家千萬不忽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迷思一:年輕人不會得肺癌?

肺癌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從未只挑老人下手。廖繼鼎說,根據多項研究,肺癌在年輕人中並不少見,尤其是那些不吸菸的肺腺癌,越來越常發生在30幾歲,甚至20幾歲的年輕族群。年輕、運動、生活正常並不能完全避免肺癌,因為肺癌的背後是一整套複雜的風險因素,包括空氣污染、PM2.5、廚房油煙、失眠,甚至是家族的基因密碼。

 

迷思二:不吸菸不會得肺癌?

根據台灣的官方統計,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根本沒有抽過菸,女性更是高達九成以上為非吸菸者。他們不是因為壞習慣,而是被我們忽略的日常風險慢慢拖下水,如廚房油煙、PM2.5、家裡通風不良、家族的基因背景等,都像無聲的毒氣,天天侵蝕肺部健康。

看更多: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迷思三:鄰居老菸槍「老王」吸菸40年也沒事?

廖繼鼎表示,每個人的基因體質、環境暴露、免疫反應都不同,不能亂比。根據統計,有九成肺癌病人從未覺得自己會生病,直到症狀出現,才發現已是晚期。老王沒事不代表你也沒事,他只是個特例,你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的僥倖。

 

迷思四:沒症狀就沒問題?

肺癌最可怕的是它太安靜,靜得你連一點感覺都沒有。等到咳嗽、喘不過氣,往往已經第三期、第四期了。所以,別等到咳嗽才來檢查,那時候可能真的來不及。特別是以下幾類人,一定要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50歲以上、家族有肺癌病史、長期暴露於油煙、空氣污染、PM2.5,以及抽過菸或長期吸二手菸的人。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迷思五: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有輻射,不能亂做?

廖繼鼎說,常聽人家說「不要濫做放射線檢查」,也聽過許多人勸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有輻射線,做太多次有危險。其實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有效輻射劑量約為10張普通X光的輻射劑量,絕非核爆等級。科學研究證實,高風險族群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可降低肺癌死亡風險20%。輻射風險非常低,遠不及肺癌晚期的致命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不是亂做,而是懂得保命的明智選擇。

 

迷思六:肺癌死亡率很高,得肺癌就死定了?

早期肺癌的治癒機會非常高,關鍵在於「M0期,積極治癒」。M0期指癌細胞還沒有轉移,侷限在肺部,只要及早治療、治療方法正確,是可以完全撲滅治癒的。廖繼鼎曾治療過一位60歲的退休老師,在例行健檢中發現1公分的小腫瘤,經手術切除後,五年都沒有復發,生活品質甚至比退休前更好。

 

迷思七:晚期肺癌只能等死?

廖繼鼎說,雖然肺癌確實很凶險,但現在是精準醫療的時代,即使是M1期,癌細胞已經轉移,也絕非束手無策。透過基因檢測,找到有效的標靶藥物,許多晚期肺癌患者的腫瘤明顯縮小,副作用輕微,生活品質得以維持。

 

晚期癌症的治療目標是延長生命、活得有品質、有尊嚴、有意義。晚期不等於放棄,而是改變戰術,活出不被癌症掌控的自己。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破除迷思 及早篩檢救生命

廖繼鼎強調,許多人以為了解肺癌,其實卻被許多迷思綁架。他希望大家能跳出這些框架,別讓錯誤觀念拖垮判斷力,別等到症狀出現才後悔莫及。只要記住三件事:一、肺癌不只找上老菸槍,也可能找上你和我;二、沒有症狀不等於沒有風險;三、越早發現,就越有選擇的餘地。

看更多:廚房油煙是空汙惹議 醫教炒菜做好2動作避免吸入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廖繼鼎醫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