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偽裝胃潰瘍!7旬翁食慾不振精神差 醫揭1細菌作祟

一名70歲阿公因為食慾不振、精神狀況變差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雖然初步治療後症狀改善,但追蹤檢查卻意外發現罕見胃癌。醫師提醒,看似單純的消化道症狀背後可能隱藏嚴重疾病。
他不菸不酒不檳榔 有胃潰瘍食慾變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分享案例指出,這名長者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有吃檳榔習慣,生活習慣相當單純,但最近幾個月卻出現食慾不振的情形,整個人的精神體力變差。一開始他到社區診所就醫,但服藥一段時間仍未見改善,因此前往醫院向腸胃科醫師就診。
看更多:大腸癌、胃癌一次篩!台大首創2合1篩檢法擴全台 降胃癌發生率30% 世界都看見
檢查出胃潰瘍和幽門桿菌 治療後症狀改善
詳細評估後,醫師為這位阿公安排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胃部有潰瘍病灶,並在潰瘍處採樣化驗,結果顯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於是醫師開始對阿公使用潰瘍藥物合併除菌治療,治療後阿公的食慾明顯改善,體重也回升,看起來整個人精神好多了。
不過,幾個月後的胃鏡追蹤卻發現,雖然這位阿公的潰瘍傷口已癒合,但胃黏膜的外觀仍不太正常。謝文斌表示,為謹慎起見,除了再給予阿公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也安排後續的第二次追蹤胃鏡。
胃鏡追蹤檢查發現罕見胃內淋巴癌
沒想到,這次胃鏡檢查發現,原本潰瘍癒合的地方,邊緣又冒出了一個新的潰瘍,而且形態與以往略有不同。再次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竟是罕見的胃內淋巴癌!
於是,醫療團隊立即為這位阿公安排相關檢查與分期,並與家屬討論後,轉介至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治療。
幽門桿菌與胃潰瘍、胃癌關係密切
謝文斌指出,近代許多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胃癌有密切關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則有1-2%機率可能得到胃癌,因此胃潰瘍患者一旦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應進一步接受除菌治療。
看更多:28歲百萬網紅胃不適就醫竟是胃癌末期 只多活不到1個月!胃癌為什麼不會胃痛?
小心早期胃癌偽裝成胃潰瘍!追蹤檢查偵測異常
謝文斌強調,這位阿公的案例告訴我們,胃潰瘍並不總是良性病變,有些惡性腫瘤初期會偽裝成潰瘍的模樣。因此,胃潰瘍患者即使經治療後症狀改善,仍須持續追蹤,直到確定傷口癒合、黏膜恢復健康狀態,才能真正放心。
謝文斌也說明,胃鏡追蹤的意義並不只是「再看一次」,除了確認治療成效之外,腸胃科醫師也有機會在追縱檢查時,察覺潛藏的異常,並及早介入。早期發現,才能爭取到早期治療的機會,也為病人帶來改變命運的可能。
看更多:晚餐太晚吃 胃癌風險增!醫提4招降風險 1習慣能自救 10分鐘也好
◎ 圖片來源/謝文斌醫師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謝文斌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