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1營養素」有助降低罹患風險!專家教你這樣吃遠離大腸癌

梁萱琪 整理 2025/06/28 10: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台灣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高居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若想有效預防大腸癌,除了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外,飲食調整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富含槲皮素的蔬果,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飲食是抗癌關鍵 吃對降大腸癌發生率

腸胃科醫師陳保中表示,大腸鏡檢查是目前最佳的大腸癌篩檢方式,45歲以上民眾可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呈陽性反應,就建議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一般來說,蔬食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常食用肉類者低,其主因在於蔬果含有較多的纖維,目前實證醫學已證實,纖維確實具有預防大腸癌的效果。因此,建議完成大腸鏡檢查的民眾,若想預防大腸癌,除了多運動、多喝水外,也要注意多攝取纖維。

看更多:2時間點散步降低大腸癌!這運動避免大腸息肉復發 防腸癌最佳運動是它

 

「槲皮素蔬果」具抗發炎抗癌效果 還可抑制腫瘤

陳保中提到,除了纖維,部分蔬果還含有營養成分,具有降低發炎及抗癌效果,其中包括飲食中常見的槲皮素。槲皮素是種植物色素,屬於類黃酮,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及抗癌效果,能夠抑制刺激癌症生長及轉移的基因表現,同時改善腸道菌相。

 

目前在動物模型的實證醫學證據顯示,餵食老鼠槲皮素後,可讓種植在老鼠體內的腫瘤細胞消失或減少,且槲皮素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幫助身體對抗外來環境中的致癌原。他也建議民眾,若要使用槲皮素來達到抗發炎或預防大腸癌的功效,建議從低劑量開始使用。

看更多:79歲嬤大腸癌第4期拒化療 吃1食物腫瘤縮小!醫示警45歲以下大腸癌狂飆

 

飲食「這樣吃」 讓槲皮素吸收更好

營養師江欣樺指出,常見含有槲皮素的食物包括葡萄、柑橘、洋蔥、槐花、青椒、蕎麥、米麥等,但類黃酮化合物如槲皮素本身的吸收率較低,建議與維生素C一起併用,有助於提升穩定性及吸收效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他也建議,民眾平時可多攝取含槲皮素的食物,如十字花科蔬菜、蘋果、洋蔥、香菜、鼠尾草、紅酒、綠茶、櫻桃、藍莓、秋葵、橄欖油等。建議每日槲皮素攝取量約為10100毫克,若要從營養品攝取,則建議每日攝取5002000毫克。

看更多:吃對水果防大腸癌!研究曝:每天早餐吃它 促排便、護腸道健康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TVBS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