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飛抗癌半年器官衰竭享壽76歲!糖尿病也是肝癌高危險群 預防方法曝

曾演出「鹿鼎記」的資深演員李小飛,驚傳6/24病逝,享壽76歲。家屬表示他與肝癌奮戰半年,最終因器官衰竭離世。醫師提醒,很多60、70歲患者輕忽檢查,就診時已是肝癌末期,而糖尿病有一半以上患有脂肪肝,也是肝癌高危險群,千萬勿輕忽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李小飛嚴重肝硬化合併腹水
綜合媒體報導,李小飛在農曆年初二突然昏倒,被緊急送往新竹台大分院急救,並一度昏迷四天。當時診斷他罹患嚴重肝硬化,合併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及腹水等多重病症,甚至需洗腎,後來雖然成功甦醒出院,但健康狀況仍不穩定。
李小飛忽略定期檢查B型肝炎 發現時肝臟已多處惡性腫瘤
出院後,李小飛原希望透過中醫調理,但沒多久又再度惡化,轉往林口長庚醫院治療,住院期間多數都在加護病房。家屬表示,李小飛一向熱愛運動、生活節制,卻忽略定期檢查B型肝炎,直到病發送醫,才發現肝臟已有多處惡性腫瘤。由於體力虛弱,不適合手術與標靶治療,只能透過小型引流手術暫時舒緩腹水等症狀,最後不幸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李小飛在「鹿鼎記」飾演韋小寶 曾被封師奶殺手
李小飛曾被封為「師奶殺手」,主演過「街頭小霸王」、「鹿鼎記」、「媽媽再愛我一次」等多部經典電影。他在「鹿鼎記」中飾演韋小寶廣為兩岸觀眾熟知。他的抗病過程堅強不屈,直至最後一刻仍不願放棄。他的兒子李翔感慨:「爸爸是打不倒的英雄,我們都以他為榮。」
晚期肝癌治療要看肝功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肝癌權威醫師黃怡翔表示,晚期肝癌的治療重點要看肝功能,若肝功能還可以,就有機會處理腫瘤,但如果肝硬化到一定程度,即使有機會治療腫瘤,但肝功能已經不行就需要換肝,不過因換肝有條件限制,腫瘤要在條件內才能處理,若不能換肝,治療腫瘤的意義也不大。
如果像李小飛這樣,發現時已經有腹水,代表肝功能已經很差,除非腫瘤還小,符合移植的「米蘭條件」或相對寬鬆的「美國UCSF條件」,才有機會能同時處理。如果發現時腫瘤已經太大顆,就沒法換肝,即使治療腫瘤幫助也不大。
看更多:免疫標靶治療助攻 65歲患肝癌全消!治療3個月無不適 健保有給付
晚期肝癌免疫治療有健保給付 反應好甚至有機會根除
黃怡翔表示,目前肝癌治療上,免疫治療有最新進展,健保也給付晚期肝癌,或中期肝癌但經過3次治療失敗者免疫治療,有效的比例約3成左右。若剛好對免疫治療反應好,即使晚期患者仍可活超過2年,甚至有機會根除。他強調,免疫治療對於發現的晚、肝腫瘤大者,若肝功能還在就有機會控制。
黃怡翔進一步解釋,肝硬化可分成A、B、C三級,A級的免疫治療中位數存活至少有2年。B級肝硬化即使腫瘤已控制,中位數存活僅6~7個月。至於C級肝硬化則是3個月不到。
看更多:膽固醇飆升竟然是肝癌!原本沒三高膽固醇突升高 小心肝臟出問題
預防肝癌高危險群要定期追蹤 糖尿病易脂肪肝也是高危群
要預防肝癌,高危險群要定期篩檢,黃怡翔指出,B肝、C肝都已有藥物,C肝還可以根治,若B、C肝沒治療、肝臟沒明顯纖維化者,建議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另外,酒精會引起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會引起肝癌,若已有明顯肝纖維化,最少1年追蹤一次、肝硬化則要3~6個月追蹤。糖尿病患也是容易脂肪肝的族群,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都有脂肪肝,所以肝指數異常也注意。
終生至少做一次肝功能檢查 肝指數異常要找原因
他提醒,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肝病,特別是上了年紀,60、70歲才發現肝癌的人,往往腫瘤都很大、已經是晚期,因此建議每個人至少都要做一次肝功能檢查。國民健康署有提供終身一次的B、C肝篩檢,若抽血或超音波發現肝指數有異常,建議都要積極找原因。
看更多:全球唯一有「重粒子」和「硼中子」醫院就在台灣!難治胰臟癌、骨肉瘤都有救
◎ 圖片來源/李翔提供
◎ 諮詢專家/黃怡翔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