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丁彥伶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張智翔醫師.莊姓腎友
大家都說「洗腎人生就變黑白」,莊先生被醫師宣判要洗腎後(示意圖非本人),當了兩年「逃兵」,堅持不肯洗腎。結果因腎衰竭導致貧血、酸中毒住院等併發症,在親友苦勸下才接受治療。現年70歲的莊先生,洗腎逾31年身體依然健康,他鼓勵腎友們聽醫師建議,該洗腎還是要洗。
莊先生年輕時忙於工作,從不檢查身體,身邊的人都問他為何愈來愈瘦,168公分的他體重掉到40幾公斤,瘦成一把骨頭仍不以為意。症狀嚴重到躺坐起來會頭暈,拖了半年才就醫,抽血後發現腎臟已衰竭,醫師說他一定要洗腎。
因為聽人說「洗腎就一輩子綁住了」,莊先生感到恐懼,堅持兩年不洗腎。期間曾因酸中毒住院一周,醫師建議先把洗腎的人工血管做好,但他仍不洗腎。直到因腎衰竭導致嚴重貧血、毒素無法排除,走路、爬樓梯就喘不停,才接受洗腎。
莊先生39歲開始洗腎,因為太年輕,還有很多社交生活,一周洗腎三次,幾乎三天都被綁在醫院,生活不自由感到困擾。原本從事電子業的他只好辭職,所幸家中有工廠,回到家族事業才能在洗腎下維持工作。
洗腎多年,莊先生建議腎友要規律運動、多流汗,這樣洗腎時也比較輕鬆。他剛開始洗腎時有多運動來流汗,後來在家族工廠接重體力工作,天天在工作中流汗,每次洗腎只要脫水1公斤多就脫乾淨,不像有些腎友不敢勞動又沒控制飲食,洗腎要脫水4、5公斤,容易造成不適。
莊先生洗腎多年來都很遵照醫護人員建議,維持得很健康,期間除了一次人工血管栓塞,未發生過不良反應和併發症,幾乎已成為洗腎室的模範生。他感謝太太和家人的包容,太太把家事一肩扛起,讓他安心工作和洗腎,這對腎友們很重要,心理和生活都有依託。
▲ 洗腎病人的營養要顧好,不要亂吃。(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莊先生想跟腎友們說,洗腎前因聽說「洗腎人生變黑白」,但他洗腎後生活如常,沒有變黑白,反而身體更健全,原本暴瘦的20多公斤都回來了。現在60公斤的身材雖然偏瘦,但卻是結實健康的體魄。
不過,他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要養成喝水的習慣。他洗腎前因為忙於工作,渴了就喝碳酸飲料,連吃飯時別人喝湯,他還是配汽水。他不確定是否因此害自己走上洗腎,但看到現代人天天喝含糖飲,希望大家以此為鑑。
洗腎是否真的會大幅縮短壽命?林口長庚醫院加護腎臟科主任張智翔指出,根據過去研究顯示,洗腎確實可能使平均餘命縮短,但如果中斷洗腎治療,存活天數將顯著下降為8~10天,最長不超過30天。事實上,末期腎衰竭患者的存活率和延長壽命的年限,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
奇美醫院曾以健保資料庫的資料進行研究,計算出台灣腎友在不同年齡層開始洗腎時的存活率和延長壽命年限。90歲以上始洗腎者,可延長存活1~4年;80歲始洗腎者,可延長存活2~7年左右。30歲或40歲開始洗腎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於80%,約可延長15~20年壽命,也就是平均餘命的一半。45~64歲洗腎者的5年存活率約60%,可延長10~15年壽命。65~74歲洗腎者,5年存活率高於50%,可延長6~8年壽命。
張智翔表示,實際臨床上看到的洗腎患者,存活年限通常會更長,因為現在有許多病人可能接受換腎手術,或其他腎臟替代療法,加上近年來醫療進步,腎友的存活率已經不像想像中那麼悲觀了。
張智翔提醒,腎友的病逝其實和洗腎無關,而是其他疾病所致;如果能更注意健康,就可以延長更久的壽命。國際研究指出,透析病人死亡的原因中,心臟疾病占47%~48%,感染占45%,剩下不到10%則是癌症、車禍或其他較少見的疾病。洗腎腎友的死因主要還是在於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症。
因此,國際腎臟病學會建議,透析病人每年應監測心電圖一次,甚至建議每年做一次心臟超音波;此外也要避免感染,包括照顧好自己的傷口,特別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避免雙腳出現傷口。
莊姓腎友維持這麼健康,張智翔說,他提到多運動、多流汗,保持體內不要積太多水,洗腎脫水時比較輕鬆的說法是對的。很多長輩喜歡吃鹹的加工食物,鹽多會使血壓高、身體水分滯留,洗腎一次排掉太多的水,會像跑馬拉松流大汗一樣,讓人虛脫難受,難怪他能保持健康。
此外,張智翔提到,透析人生是許多長輩無法避免的情形,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透析發生率,75歲以上人口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平均壽命延長,國內人口老化,隨著身體功能退化,洗腎人口也增加。
不過張智翔特別強調,洗腎並沒有想像中可怕,根據統計,台灣的透析治療存活率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5年存活率有46%以上,所以洗腎不是絕症。他也提供以下生活重點給長輩腎友們參考:
1. 按時接受透析最重要。
2. 保持心情愉快,正向面對。
3. 營養顧好,不要亂吃。
4. 適當運動。
5. 保持瘻管暢通及清潔。
6. 正確服用藥物。
7. 預防受到感染。
8. 預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