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專家曝先思考1件事更重要

羅以容 整理 2024/12/13 16:4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許多人都很擔心自己將來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不過作家褚士瑩認為,在擔憂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之前,我們必須先思考一個更加本質的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要工作?」以下是他的看法:

 

工作是為了賺錢嗎?

這個問題你可能早就想過。最明顯、最多人首先浮現的答案,就是為了「賺錢」。很多人以為「賺錢」跟「求生」是一樣的,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為了求生而工作,其實在現代人類社會並不普遍,甚至很極端。過去的時代因為有奴工、童工,這兩種人如果不工作就活不下去,所以有為了求生而工作的樣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可是在現代社會,除了少數例外地區,基本上奴隸和童工已經在工作場域上消失了,尤其在家庭觀念強烈、或有良好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一個人不工作,基本上並不會導致無法生存,只是會沒有太多現金可花用而已。

看更多:這家企業超佛!鼓勵員工運動紓壓 積點換職棒門票和禮券 還能抽APPLE WATCH

 

人為什麼要工作?

在這次的哲學工作坊裡,大家集思廣益後發現,其實除了賺錢,其他「人為什麼要工作」的答案,還至少包括了以下13個:

  1. 殺時間:我們都看過為了打發時間而工作的人,賺錢只是工作的副產品而已。
  2. 得到成就感:能夠有一份工作、被賦予任務,讓我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3. 透過與他人的連結,滿足社交的需求:有些人上班是為了「交朋友」,很多育兒的母親,離開家去工作,並不是為了賺錢,賺來的錢也都付了保母費跟交通費,但他們選擇去工作,是為了滿足跟社會產生連結的心理需要。
  4. 找到人生價值:當我們在工作上被稱讚,甚至得到金錢報償時,會讓部分人透過外在肯定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5. 玩:對於喜歡自己工作的人來說,工作就是一種玩樂的方式,讓人樂在其中。
  6. 培養耐挫力:有些人把工作視為對自己的一種修練,避免自己變成別人或自己心目中的「草莓族」。
  7. 符合社會期待:「成年人就應該上班」這種想法,在前一波日本的不景氣時,曾經創造了一群失業的上班族,每天仍然西裝筆挺出門假裝去上班,不敢對家人坦承真相,因為不工作是不符合社會對成年人、尤其是對男性的期待。
  8. 維持世界運作:世界的正常運作需要有人負責,比如維持交通的秩序。警察、消防這些工作的存在,都有利於社會維持正常運轉。
  9. 感受退休的「爽」:如果沒有工作,怎麼能感受到退休的快樂呢?所以為了爽,先受苦是應該的,而且工作越辛苦,退休就會覺得越爽!
  10. 獲得特定經驗或技能:工作會讓我們學習到在學校、生活裡面沒有接觸到的新知識、新技能,以及只有職場才會有的經驗。
  11. 達成夢想:達成夢想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工作」。
  12. 憂慮:有些人雖然經濟游刃有餘,並不缺錢,卻還是繼續工作,是因為他們擔憂自己一旦停止工作,就會老化、會破產、會被遺忘、會被看不起。
  13. 回應自己跟別人的內在或外在需求,創造價值:有些人享受透過工作「無中生有」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價值。比如當人類社會沒有醫生時,生病就只能想辦法自癒,或是死亡,但當醫生這份工作出現以後,為人治病,人就不容易死亡了。

看更多:人力荒新解方!企業大舉招募壯世代勞工補47.1萬人力缺口

 

◎ 本文摘自/《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的請舉手:褚士瑩的21個人生提案》褚士瑩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