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24節氣完整介紹:日期、習俗、養生、開運、禁忌一次看

24節氣-習俗-養生-開運

許寶仁 整理 2025/01/20 14: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目錄
1.
24節氣由來:制定曆法幫助農業生產與生活
2.
24節氣特色:古代特有曆法被登錄文化遺產
3.
為什麼24節氣重要?進行農事、順時養生調理
4.
24節氣:春季
5.
24節氣:夏季
6.
24節氣:秋季
7.
24節氣:冬季
8.
24節氣常見問題解答

24節氣是將太陽運行軌跡分為24個時刻,反映季節寒暑變化的特殊曆法。24節氣由來、日期是什麼?有何意義與特色?節氣養生、開運的習俗和禁忌,本文將一次介紹。

 

24節氣由來:制定曆法幫助農業生產與生活

24節氣是中國古代結合天文、氣象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說明,古代中國曆法採陰陽合曆,將太陽運行的軌跡(稱為「黃道」)分為24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個節氣,先民透過節氣掌握寒暑變化,決定農事進展,並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並結合傳統中醫的保健方法,形成節氣養生的特有文化。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白蘿蔔功效防癌穩血糖!9大功效大公開生吃熟吃作用大不同

 

24節氣其實是每個特定的「時刻」,而非「一日」。每個節氣以當時的氣候或動植物活動狀態命名,立春是一年的開始,依序為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最後一個節氣是大寒。

 

24節氣特色:古代特有曆法被登錄文化遺產

外國人在國曆上只訂定22至點,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以及冬至。24節氣則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曆法,流傳至當今華人社會。根據維基百科說明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24節氣」登錄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麼24節氣重要?進行農事、順時養生調理

由於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指標,有了24節氣,古人農民便能更方便地根據節氣來安排農事,因此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而順應自然界的四時六氣,保養精神體能,節氣對養生保健也有相當重要性。

 

透過節氣安排農事生產

俗諺說:「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根據業部資料,古代農業社會非常仰賴節氣來安排農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從播種、除草到收穫、存糧。節氣不僅指引農事進程,也影響人們的飲食起居,如冬至進補、清明掃墓等習俗,都與節氣息息相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順應節氣變化進行養生

此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指出,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應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平衡。因此,中醫養生治病的道理都與節氣息息相關,提醒人們隨著自然變化調整飲食、生活作息,達到身心平衡。

 

24節氣順時養生的觀念,自古在養生保健及傳統醫學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據衛福部新營醫院資料,以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而言,冬至及夏至是自然界陰陽之氣消長的轉折點,也是一些特定疾病最易發生的時期,進而發展出飲食宜忌、穴位敷貼等養生文化。

 

24節氣
▲農民曆上24節氣是先人創建的曆法。(圖/翻攝自艋舺龍山寺2025年農民曆)

 

24節氣:春季

根據農業部「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指出,為太陽從黃經0度起,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個節氣大約相隔15天,春、夏、秋、冬四季每季有6個節氣。

 

春季的6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立春(國曆2/32/5:春季開始意思。立春是每年24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努力小農」表示,過去人們會在立春時,用餅皮包裹生菜大家分享食用,象徵祈求身體健康,於是發展出立春吃「春捲」的民俗,又稱為「咬春」。民俗上,犯太歲的生肖在立春這天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也就是所謂「躲春」的習俗。
    看更多:2025立春日期和習俗指南:立春養生吃什麼、習俗和禁忌一次看

 

  • 雨水(國曆2/182/20:天氣漸暖,降雨開始增多,此時太陽位於黃經330度,常出現綿綿春雨現象,雨水節氣習俗上也會在這天為兒女算八字,還有求子、拜乾爹、認契父習俗,取這天「雨露滋潤易生長」的意思,象徵小孩能平安健康成長、學業進步。
    看更多:2025雨水節氣養生指南:3生肖開運祕訣、天氣變化、當季必吃蔬果

 

  • 驚蟄(國曆3/53/7):驚蟄是春雷響起,驚醒冬眠蟄伏萬物的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民俗上,驚蟄這天會祭白虎、拜虎爺公,能趕走小人,咬錢、招財。驚蟄時節也是各種病毒、細菌活躍的時候,節氣養生應注重養肝、防春燥,可使用薄荷、魚腥草等中藥沖泡成養生茶,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
    看更多:2025驚蟄習俗和開運指南:驚蟄吃什麼、養生和禁忌一次看

 

  • 春分(國曆3/203/22:春季過了一半,此時太陽位於黃經0度,陽光直射赤道上,晝夜等長。民俗上,春分是「陰陽日」,也是吉祥的「天恩日」,可用「春分水」接財運、貴人運和桃花運。春天是肝氣極盛之時,節氣養生要注重養肝、養肺,可多食用當季蔬菜,或飲用花草茶。
    看更多:春分是天恩日!這時間「喝水秒開運」1招求財迎貴人神清氣爽賺整年

 

  • 清明(國曆4/44/6:天氣逐漸暖和,草木開始萌發,此時太陽位於黃經15度,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所以稱為清明。清明節掃墓祭祖是華人社會的重要節日,還有吃潤餅、草仔粿等「寒食」,以及喝「清明茶」的習俗。中醫認為,清明時節的陽氣旺盛,人們也容易肝火旺盛,加上天氣常冷熱、陰晴不定,節氣養生著重在清心氣和肝氣,可用五色食材來達到養生的效果。
    看更多:清明後「清兩氣」來養生!中醫教你避吃4發物3症狀出現趕快去濕氣

 

  • 穀雨(國曆4/194/21: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太陽位於黃經30度,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有到戶外踏青「走穀雨」,以及賞「穀雨花」等習俗。南投縣政府說明,穀雨前後正是牡丹花期,因此又稱「穀雨花」,且牡丹象徵富貴吉祥,賞牡丹有招財納福的開運意義。穀雨節氣養生以健脾利濕為重點,飲食中可增加薏仁、芡實、黑豆、冬瓜、山藥、百合、木耳等祛濕利水的食物。
    看更多:穀雨開運小人退散!「2物」防小人擺放位置曝專打蛇蠍五毒拍咪呀

 

24節氣:夏季

夏季的6個節氣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立夏(國曆5/55/7:時序進入夏季,太陽在黃經45度,這個時節雷雨增多,梅雨將要開始。立夏有吃瓠瓜麵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買豬腳、大麵,為父母添福壽。立夏養生適合多吃瓜類食材,消暑涼補,飲食以偏酸為原則,強化胃腸功能。
    看更多:立夏習俗及禁忌?立夏最新開運及養生飲食祕訣

 

 

 

 

24節氣:秋季

秋季的6個節氣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立秋(國曆8/78/9:秋季開始,氣溫將轉涼,太陽在黃經135度,又稱為「交秋」。民間有啃食瓜果「啃秋」習俗,去除殘餘暑氣,也象徵豐收。立秋養生以潤肺清燥為主,可利用酸味食物收斂肺氣、排除體內濕氣。
    看更多:立秋禁忌有哪些?立秋開運和習俗一次看

 

 

 

  • 秋分(國曆9/29/24:秋季過了一半,太陽正好黃經180度,晝夜等長。秋分有「祭月」的習俗,也有開運的意義。秋分天氣乾燥,可多補充秋葵、白木耳、山藥、蓮藕等富含黏液的食材,少吃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
    看更多:秋分要吃什麼養生?秋分習俗和禁忌一次看

 

  • 寒露(國曆10/710/9: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此時太陽在黃經195度,卦象上代表強大的陰氣襲來,可用花瓶插上奇數的香水百合,放在家中正西方,能增強家運、避小人。寒露養生以養陰潤燥為主,可吃梨、銀耳、百合、山藥等白色食物。
    看更多:寒露來秋燥起中醫師提醒宜多吃1類食物有助除燥

 

 

24節氣:冬季

冬季的6個節氣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冬至(國曆12/2112/23:嚴冬來臨,此時太陽在黃經270度,陽光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習俗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養生重點是補腎養陽,羊肉、黑豆、核桃、紅棗適合冬至溫補。
    看更多:冬至日期和拜拜指南:冬至吃什麼、習俗和禁忌一次看

 

 

 

24節氣常見問題解答

24節氣是看農曆嗎?

24節氣是古代中國曆法採陰陽合曆制訂,有利用太陽的運動(陽曆)例如日、年與節氣,也與月亮(陰曆)有關,例如月;單以陰曆或陽曆都無法精準的滿足月亮和太陽繞行地球的周期。

 

24節氣由來為什麼?

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2至點,並將黃道分為24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個節氣。

 

24節氣口訣是什麼?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若將24節氣每個節氣各取一字,按先後順序編成口訣,就成了:「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囊括了先民世代累積的智慧。

 

24節氣是前人結合天文、氣候和物種生態的觀察,創建出農事規劃所依的曆法,也是前人對天地的敬畏與崇拜,天地萬物都順應時節而生,人們也在其中安身立命,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

 

※民間習俗,僅供參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翻攝自艋舺龍山寺農民曆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農業部.維基百科.衛福部新營醫院.南投縣政府.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努力小農

 

→最新資訊!快點【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