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6歲被診斷癌末!卻樂觀面對死亡 這是他最正確的決定

英國一名男子賽門.博阿斯,46歲時診斷出咽喉癌末期,生命所剩時間不多;然而.即使面對病魔的挑戰,仍覺得自己和以前一樣快樂。來看看他如何樂觀面對死亡。
勇敢面對病痛 發現諮商的力量
賽門.博阿斯的妻子、妹妹,以及妻子的姐妹,全都是諮商師或心理學家,這讓他頗感自豪。他對她們接受的訓練,以及後來的工作都很有興趣,因此堅信諮商具有神奇的力量,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然而,當輪到他自己接受諮商時,他卻感到抗拒。他心想:「我要談什麼?我又沒受到創傷!」他回憶起過去的經歷,就讀只收男生的寄宿學校時,那些男生很野蠻;在很多方面遊走在放縱的邊緣;曾經中槍,親眼目睹殺戮,也曾住在戰亂的地方,甚至在加薩走廊有好幾次窗戶被破壞(而且窗戶被衝突雙方弄壞的次數剛好一樣多)。然而,他總覺得自己都挺過來了。
說來湊巧,賽門.博阿斯是在確診癌症的1年前,終於下定決心找了一位諮商師。他認為這是他做過的最正確的事情之一。他的諮商師阿曼達非常出色,溫和地引導他說出從未提及的事情,也能夠聰慧地察覺這些事情之間的關聯。
看更多:年輕人免費心理諮商加碼!新政策上路報名踴躍,衛福部增加經費:將再有1.6萬人受惠
他認為諮商其實並不神奇,只是透過談話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提到,撒瑪利亞會的原則,並不是每位來電者都急於自我了斷,但確實都深陷痛苦的煉獄。經過1小時的傾聽,多數來電者的心情都有所好轉,甚至還會感謝建議,但其實並沒有提供任何建議(撒瑪利亞會也不允許給建議)。對他而言,稱職的諮商師會引導當事人了解自己擁有的選項,而不是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
看更多:一輩子沒做壞事為何會受此病痛折磨?馬偕名醫教你學會面對人生,不再恐懼
選擇合適的諮商師 堅持長期諮商
除了鼓勵大家接受諮商,賽門.博阿斯還提出了2建議。
第1,花點時間挑選合適的諮商師
他建議應該了解不同的諮商風格(例如佛洛伊德式、個人中心、完形等),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不確定,可以從人本諮商開始。同時,他提醒,諮商師並不像醫師或心理學家需要合法資格,任何人都可以自稱諮商師,因此應該確認對方是否經過合格訓練並在專業機構登記。最重要的是,多找幾位諮商師談談,並不一定要選擇第一位接觸到的。
第2,堅持進行至少6次諮商
賽門.博阿斯認為,1、2次的諮商效果有限,持續的諮商才能真正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他坦言,雖然聽起來像是負擔得起費用的人在說風涼話,但他認為,花幾百英鎊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比度假或購買奢侈品更值得。
尤其當他發現自己病得不輕,且面臨癌症帶來的挑戰時,能夠與阿曼達分享內心情緒,對他而言是莫大的安慰。臨終時,會有各種情緒如恐懼、內疚,或放心不下深愛自己的人,而將這些情緒化為言語是最好的方法。
賽門.博阿斯呼籲,不要再咬緊牙關硬撐,也別再認為只有情緒失控的人才需要接受治療。他提醒,不要期待摯友或伴侶擔任自己的諮商師,因為這對他們並不公平,與專業的諮商師合作,能夠為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
看更多:「沒想到這麼快就到」金士傑曾與死神擦身、朋友癌末過世 面對死亡:不要急著打敗它
◎ 本文摘自/《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一個癌末男子如何知足、樂觀面對生命的結束》賽門.博阿斯 著
◎ 圖片來源/翻攝自 Swift Press 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