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溫杯小心「危險溫度」!錯誤使用害腸子長息肉 專家曝安心洗法

你多久洗一次保溫杯?沖洗內膽就覺得夠乾淨了?專家提醒,不只內膽,還有蓋子裡的矽膠和吸管周邊都要洗才是真乾淨!否則會把環境裡的黃金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吃下肚。而閒置或老舊而不再使用的保溫杯仍有變身他用的可能性,有一種永續做法可以參考。
常常拉肚子 要留意禍源可能源自保溫瓶?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不鏽鋼保溫杯成為現代人少用紙杯的常備品。然而,保溫杯沒有徹底清洗,有人常常喝入微生物造成食物中毒現象,經常性拉肚子,竟讓腸子長出息肉來。而保溫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長期使用後,如果想要換個新的,舊的該如何好好處理,不造成另一種環保負擔,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看更多:諾羅病毒腹瀉疫情嚴重 勤洗手不夠,搓手至少要「20秒」才能殺病毒!酒精也殺不死
危險溫度帶易滋生細菌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保溫杯中的液體溫度若降至7~60度之間就成了所謂的「危險溫度」,容易滋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增加食物中毒風險。他建議,不要分成好幾個時間喝它,盡快在嘴巴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把保溫杯中的飲品喝完,以免受到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看更多:喝的暖暖包──蘋果茶飲好到爆表?網紅大推想變漂亮「這樣喝」
保溫杯細節處最易藏垢
許多人使用自來水隨意沖洗保溫杯,認為已經足夠乾淨。然而家事達人陳映如提醒,保溫杯的許多細節處都可能藏有髒汙,如瓶口、橡皮圈和止水處等。她建議,拆開每個部位仔細清洗,大面積使用圓刷,小地方則用小刷具,但切忌使用鋼刷以免刮傷塗層。另外,也可以嘗試用過碳酸鈉浸泡,透過氧氣清潔的方式去除汙垢,最後再全部清洗一遍即可。
回收再利用 支持環保與藝術創作
經過長期使用,保溫杯難免出現刮痕或生鏽,需要汰舊換新。然而,廢棄的保溫杯不應直接丟入垃圾桶,而是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一般不鏽鋼被歸類為廢金屬,若外層包覆塑膠且無法拆開,則視為一般垃圾。台北當代館鼓勵民眾,不妨將舊保溫杯投放至回收桶,能換取一張門票。業者藍玉玲說,品牌定期在全國各地專櫃進行廢金屬回收,過往曾將可販售的材料變賣所得捐贈給慈善單位,剩餘可用材料則與台灣藝術家合作,創作不鏽鋼相關的藝術展品,用於巡迴展覽或活動,向大眾傳達不鏽鋼可持續利用的理念。讓退休的保溫杯們有機會重生,環保永續更徹底、更給力!
看更多:這個還要用、那個作紀念 長輩有「囤積症」怎麼辦?專家揭3點心法免拉扯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