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前兆?地鳴、耳鳴、馬陸亂竄 專家揭密5大異象

2025年全球地震相當頻繁,包括台灣0121的大埔地震外,3月有緬甸強震,南美洲智利則在5月初也有規模7.4地震。地震發生前,除了國家級警報,有民眾表示,會聽見「地鳴」聲音,這種現象被稱為「夏綠蒂症候群」,各界專家也對此提出說明。
地震發生前「耳朵怪怪的」聽到低音鼓、低沉悶響
地震發生前,耳朵會通報訊息?包括2024年0403花蓮地震,及2025年0121的大埔地震,都有不少民眾在社群平台上討論表示,地震發生前會出現「耳鳴」狀況,「耳朵怪怪的」、「聽見低沉悶響」、「像有東西穿透的感覺」、「像打低音鼓」,或者「像金屬吱吱叫的嘈雜聲」。
看更多:日本地震、富士山爆發會發生什麼事情?300年前慘況曝!東京毀滅前徵兆
疑似有「預知地震」能力的網友表示,一直以為自己的耳朵有問題,直到幾次耳鳴發生與地震發生時間接近,才把這兩件事聯想起來,並記錄是否有關聯性,持續記錄了3個月以後,「自己看了都感覺起雞皮疙瘩」。
夏綠蒂症候群原因?醫:耳石超導體磁性感受到電磁波
台安醫院耳鼻喉科黃鈞鼎醫師表示,地震前會耳鳴的症狀被稱為「夏綠蒂症候群」(Charlotte King Effect)。這個名詞是來自美國女子夏綠蒂,她能在強震來臨前3天便感受到異常耳鳴。夏綠蒂長期紀錄她的生理反應,這些資料後來受到科學界重視,並有研究團隊於她耳中測得在地震前夕出現的異常數據。
黃鈞鼎表示,「夏綠蒂症候群」其實是因為人體耳朵內的「耳石」構造,雖然在演化中逐漸退化,但某些人的耳石卻具有「超導體磁性」的特殊體質,能感受到地震前釋放的電磁波。這種特殊感應體質僅少數人,有的人強、有的人弱,有些人從地震前一周就會出現耳鳴,有的人會到前3天才出現症狀,甚至有部分人還可以感受到方向及強弱。
看更多:耳石脫落多久會好?如何判斷?耳石脫落原因與快速復位治療法
事實上,根據社群平台上的「夏綠蒂們」表示,對這種感知地震前的耳鳴感到相當困擾,有網友說「身體會緊繃會暈眩、乾嘔」,也有網友說「每次聽到地鳴就會極度恐慌,因為知道就要震了。」也有人說,自己並不是每次地震前都會耳鳴,但如果有耳鳴,之後就都有地震;這名網友表示,自己無法預知震度是大還是小,不過那聲音讓人很不舒服。
地鳴、地光可能是地震前物理性前兆
不只有地鳴,地震前可能出現聲音與光的前兆。2023年土耳其強震發生前,有民眾拍下夜空中閃爍著藍光,且有大量鳥類盤旋亂叫的畫面,引發網友熱議。對此,長期研究地震預測的台灣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朱子豪表示,這些現象可被歸類為「地鳴」與「地光」現象,是地震前的潛在前兆。
「地鳴」如同悶雷 但來自人為聲音居多
朱子豪教授說明,所謂「地鳴」可能是來自地震波傳遞至地表,當能量從岩層傳到空氣中,會以低頻聲波形式傳出。中央氣象署也在官方臉書說明,許多民眾回報在地震前聽到「轟隆聲」,如同悶雷或重型車輛經過,這可能是地震波傳播到地表,地震波傳遞的介質從岩石變成了空氣,空氣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氣象署表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說明,多數被視為「地鳴」的聲響是來自音爆、爆炸、大型車輛經過、施工等人為活動;有一部分則來自地震等自然現象,尤其是極淺層地震。民眾若聽到地鳴,有可能是地震的「物理前兆」,但並非每次地鳴都代表地震要來了。
看更多:百年大地震周期快到?南海海槽大地震機率已升至80% 專家:發生機率高
「地光」推測是岩層摩擦釋放電荷而發光
地震的物理前兆還包括「地光」。朱子豪教授表示,「地光」可能是斷層活動前岩層擠壓產生摩擦,釋放出電荷而產生光亮,這些現象在世界多處地震熱點都有紀錄,包含中國唐山、義大利拉奎拉、以及日本東北地震等地。
「地震雲」說法缺乏明確科學定義和證據
還有「地震雲」,也是地震的物理前兆之一。根據日月潭已故耆老張連桂先生還在世時分享,他習慣每天在清晨6點鐘拍攝日月潭的雲彩,而1999年921地震之後,他回顧地震前15天的天氣雲,其中可見紅、黃、紫色及地氣放光,形狀則有蛇狀、手指狀、蕈狀等不一而足。

朱子豪教授說,「地震雲」是在地震發生前24小時至3周內,與斷層線平行的輻射雲。不過,單純透過雲來預測地震並不可靠,因大氣現象十分複雜,形狀和變化可能受到多種氣象條件影響,因此關於「地震雲」的說法,目前科學證據和理論都非常不足。
看更多:緬甸8.2強震重創!台灣的「防災公園」你知道在哪嗎?北中南保命位置快存
大批馬陸鑽出土、群鳥亂飛是生物警訊
地震前,動物的不尋常行為也經常被視為自然預警訊號。朱子豪教授表示,爬蟲類、蛇、魚、烏龜等動物對電磁波比較敏感,當地殼即將釋放能量時,這些動物可能會出現焦躁、集體遷徙、蠢動等行為。例如土耳其強震前,有群鳥亂舞、921地震前有民眾觀察到大量的蚯蚓、馬陸鑽出地面,被視為不尋常景象,人類的耳鳴現象也是生物警訊之一。
不過,朱子豪教授指出,目前地震預測仍是科學難題,目前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只能發布「速報」、「特報」,無法「預報」,關於地震前兆的感測,以生物警訊最可能遭錯判、漏判;物理性前兆如地鳴、地光或地震雲等,也有相當多不確定性,目前的科學儀器有時能偵測到地震前的激烈能場波動,但要準確掌握地震發生的「地點與時間」,至今仍無法達成。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也表示,隨著科技進展與更多觀測數據的累積,未來人類對地震的理解與預測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民眾若發現自己在地震前有耳鳴或身體異常,不妨留意周遭是否出現異象,同時參考官方資訊,保持冷靜與防震警覺,才能真正將「特殊感知」轉化為「智慧應對」。
看更多:防瓦斯漏氣、氣爆你裝了沒?緊急時「1裝置」自動遮斷瓦斯 每月多付40元
◎ 圖片來源/TVBS資料照.翻攝自臉書「地震氣震」社團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中央氣象署.黃鈞鼎醫師.朱子豪名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