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一年丟掉62萬噸食物,等於1.3萬座101!惜食App五折吃飽又環保

你經常食物吃不完直接丟掉?台灣每年丟棄的食物高達62萬噸,若用60公升的廚餘桶堆疊,竟相當於1.3萬座台北101的高度。面對如此驚人的浪費量,餐飲業者與科技平台正努力推動惜食文化,期望從源頭減少浪費,讓每一口食物都能被珍惜。
點餐超量成常態 民眾靠打包避免浪費
「吃不完我都會打包帶走,從小家裡就教育要把食物吃完。」佘先生在某餐廳用餐時坦言,每次來用餐時,總是會點很多想吃的菜色,導致吃不完,但他會請店家幫忙打包,因為不想浪費。
餐廳業者林裕翔表示,店內遇到客人碗內食物尚多時,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包。他指出,打包的頻率與商圈客群有關,比如家庭客較多的地方,打包比例就較高。許多客人會將濃湯等剩餘食材帶回家,加水或加入其他材料,讓食物變化成下一餐,延續使用價值。
不過這樣的惜食現象並非普遍。根據美國餐飲業的調查,客人愈來愈不喜歡打包剩食,原因包括社會觀感、外賣便利和新鮮餐點的多樣選擇,以及行程考量。此外,特別是約會的情侶,通常不會主動提出打包要求,這反映出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
不完美蔬果再利用 降低廚房端浪費
台灣每年丟棄約62萬噸食物,這數字驚人!如果用標準60公升的廚餘桶來堆疊,堆高可達1.3萬座台北101大樓。面對這樣的浪費,餐飲業者開始將惜食視為責任與使命。餐飲集團執行長李沛潔分享,他們餐廳堅持將外型不佳或有蟲咬的蔬果部分回收再利用,避免過度浪費。
李沛潔指出,個人用餐時點一份餐點造成的浪費量不大,反而是吃到飽餐廳與外燴場合浪費最大。外燴為了避免賓客吃不夠,通常會多準備食物,導致大量剩餘。針對這點,他們開始提供外帶餐盒,鼓勵賓客自助打包未吃完的食物,減少浪費。
她也觀察到,惜食意識尚未普及,與現代食物取得容易且價格相對便宜有關,「以前食物取得不易,大家為了填飽肚子必須非常珍惜。如今大家生活條件改善,食物取得容易,也就較少人用心惜食。」
看更多:減碳要從吃菜開始?專家破解真相:「這種蔬菜」反而對地球更傷害
惜食App整合剩食資源 環保又省錢
除了餐飲業自發行動外,科技平台也加入惜食行列。惜食App創辦人葉柏軍表示,該App整合周遭店家的可食用剩食,從麵包店到餐廳皆有,消費者能以五折價格購買這些仍在保鮮期內的食物,既環保又省錢。
看更多:怎樣能一天吃進5色蔬菜?無毒教母譚敦慈教你選 創意「減碳排蔬果」這樣吃
葉柏軍進一步指出,台灣餐飲業產值約1.2兆台幣,但食物浪費量卻高達460萬噸,等同每年損失約4000億台幣。他強調,全球每年食物浪費約10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0%,因此惜食不只是節約,更是減碳的重要行動。
他說,業者透過惜食平台,不僅能減少丟棄可食用食物的罪惡感,也讓消費者更有意識地轉變剩食為「續食」。從小教育我們「粒粒皆辛苦」,在現代更應落實惜食理念,讓食物的價值真正被尊重,也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