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發呆有什麼好?專家曝腦子能自由想東想西 一天練「這時間」很管用

發呆-不滑手機-跟自己相處-整理思緒-黃閎新

李南燕 報導 2025/05/20 15:1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發呆是生病了嗎?你會發呆嗎?你知道發呆有好處嗎?近來從國外紅進台灣的「發呆大賽」為什麼這麼多人響應呢?心理師有一番獨到的觀察。

 

心理師黃閎新表示,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總是忙於應對各種壓力與挑戰,腦中塞滿了紛雜的思緒和資訊。然而,近年來源自韓國的「發呆大賽」很值得觀察。參賽者只需靜靜地坐著,什麼都不做,甚至連手機都不能使用,卻吸引了眾多民眾熱情參與。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需求,讓「什麼都不做」成為一種療癒?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發呆大賽緣起於抗壓需求

黃閎新指出,發呆大賽最早由韓國藝術家Woops Yang在2014年發起,原本只是一場對抗高壓都市生活的行動藝術,沒想到迅速爆紅。參賽規則雖然簡單,卻非常嚴格:在90分鐘內,參賽者必須保持清醒,不能說話、睡覺,也不能滑手機。主辦單位甚至會透過監測參賽者的心跳,來評估誰最能真正放鬆。

看更多:睡前忍不住滑手機?手機成癮恐導致失智!日醫教預防手機失智症10法則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黃閎新分析,發呆活動正好回應了現代人普遍的焦慮感,許多人在忙碌中忽略了大腦原本擁有的自我修復能力,而發呆正是讓腦袋回復到平靜自然狀態的方式。

 

適度發呆 有助身心健康

根據心理學研究,適度的發呆能有效降低壓力與焦慮。黃閎新說,當我們什麼都不做時,大腦會進入「預設模式網絡(DMN)」,就像是重新開機的電腦。在這種既清醒卻也在休息的狀態下,大腦會大規模整合最近的生活經驗,因此許多人可能會在放空幾分鐘後,突然冒出靈感或解決問題的好主意。

看更多:「媽,我們不急」羅智強創意生日禮 陪母日本走路 名醫評延緩老化好方法!

 

黃閎新發現,由於發呆時身體也處於放鬆狀態,有助於舒緩生理壓力反應,甚至提升睡眠品質。因此,他建議,壓力大的上班族和學生,定期安排一些「放空」時間,對身心健康會有顯著的幫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發呆與正念的異同

許多人好奇「發呆」跟近年流行的「正念」是否相似?黃閎新表示,發呆其實不是單純的「發愣」或什麼都不想,而是不刻意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自由允許各種想法來來去去。這和滑手機或看劇不同,因為這些活動持續提供刺激,而發呆則是停止接收新的資訊,允許大腦內部自我整理與修復。雖然發呆與正念有所差異,正念是一種刻意專注於當下的訓練,而發呆則是不強求專注,讓思緒自由漫遊。然而,兩者都能促進放鬆與自我覺察,可以互相補充。

 

每天給自己一些發呆時間

黃閎新建議,每天安排10~20分鐘的發呆時間,是一種相當理想的心理保健策略。任何空檔時間,例如午休、等待或睡前,安靜坐著或在可行狀況下躺下來,讓自己什麼都不做。這種定期的小休息,能幫助你在壓力太大時舒緩下來,甚至提高之後的專注力與創造力。

 

現代人生活緊湊,容易忘記「什麼都不做」的重要性。黃閎新建議,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著發呆一會兒,體會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無所事事」。偶爾像耍廢一樣做個白日夢,重新回到任務上,原先困住的問題也許浮現解方,原以為很難執行的事,也許不那麼難了。

看更多:孩子打瞌睡、發呆不是懶惰!專家揭露真相:恐是3大疾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黃閎新心理師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