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邊倒邊滴!台灣醬油瓶為何沒導流器?老品牌、食安專家解答背後關鍵

倒醬油時總是一不小心就手滑,瓶口沾得黏答答、流得滿桌都是?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日本的醬油瓶都有貼心導流器,台灣醬油卻總是讓人失手?其實背後藏著製程、安全與成本的多重考量。老牌醬油品牌御鼎興在粉專親自解答,也讓人更理解傳統醬油產業的難處與努力。對於導流器的材質與製程,食安專家也提供了專業建議。
為什麼台灣醬油瓶沒有導流器?老牌醬油廠親解疑
台灣不少人抱怨,為什麼醬油瓶不像日本一樣有導流器?對此,老牌品牌「御鼎興」在粉專表示,其實不是醬油廠不想加,而是加不起來也加不下去。導流器大多為塑膠材質,而台灣傳統醬廠在製作過程中,會使用高溫蒸汽進行殺菌(80℃以上持續15分鐘),這種高溫殺菌不易控制,若瓶內已有導流器,可能會有塑化劑溶出疑慮,反而不安全。
相比之下,日本多使用「水浸式」70℃低溫殺菌方式,再加上當地醬油鹽度高(多超過16度),防腐能力強,自然不需高溫滅菌。反觀台灣消費者普遍偏好低鹽醬油(鹽度多落在10~12度),又常處在高溫高濕環境,製程要求相對更嚴格。
看更多:保鮮盒沒洗對=養細菌!食安專家教簡單3步驟有效除菌 食物持久保鮮
台灣醬廠比誰都急!只是現實太多難處
御鼎興也坦言,傳統醬油廠其實比消費者更急著解決「醬油難倒」的問題,但目前大多使用420ml的公版瓶,並沒有對應的導流器配件;要改用特殊瓶型或瓶蓋,不僅需新增設備、調整產線,也會大幅拉高成本,最終醬油價格可能也得跟著調漲,「但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還是個大問號」。
甚至如果改造玻璃瓶瓶口,讓其更利於斷流,也可能造成生產良率下降、瓶蓋無法鎖緊等問題,反而讓原本穩定的食品安全出現風險。
折衷解法來了!現在可買「萬用導流器」
雖然台灣醬廠面臨種種瓶頸,但御鼎興透露,目前已找到一個兼顧安全與實用的折衷解法,就是推出一款大部分瓶型都能通用的「導流器」配件。只要自行加裝,就能改善沾手、外漏等問題。
御鼎興也說:「我們始終把食品『安全』擺在比『好用』更重要的位置。與其硬逼醬廠砍掉重練,不如一起找到生產端與消費端之間的平衡。」畢竟,一個簡單的小配件,就能讓你的廚房生活少一點困擾、多一點順手。
專家看法:選對材質可安心使用,但仍需考量整體製程
針對導流器是否會因高溫殺菌釋出塑化劑,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副教授廖凱威指出,關鍵在於材質選擇與製程控制。他近一步說明,若導流器採用像PP(聚丙烯)這類常見的食品級塑膠,其耐熱溫度可達120°C,對應醬油廠常用的70~80°C殺菌程序,理論上是可以安心使用的。
不過他也補充,即便材質本身安全,實務上仍需評估瓶器結構、滅菌設備與品質控管是否到位,這也是許多廠商在導入導流器時需審慎考量的關鍵。
同時也提醒消費者,市售萬用導流器雖方便,選購時仍應注意是否標示「食品級」、「耐熱溫度」與「可微波使用」等資訊,才能確保使用安全。
看更多:吃飯5動作超毒!北醫研究: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超高,比歐美國家高2~7倍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廖凱威副教授.御鼎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