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不再只能堆肥 台科大研發環保新用途促在地循環

國際上粗估,全球每年產生的咖啡渣有6000萬噸,多數進入垃圾掩埋場,少數被拿來堆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陳建光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咖啡渣新用途,經過質地改良後可做成環保隔音建材,同時具備隔音、除臭和環保的特性。
咖啡渣具吸音特性 效果類似吸音棉、泡棉
咖啡是全球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交易商品,經濟價值可觀,但是泡完咖啡產生的咖啡渣,一旦進入掩埋場的環境,容易釋放甲烷,更容易加速地球的氣候暖化,如何廢物利用、減少對環境的衝擊,是各國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的方向,有許多研究試圖為咖啡渣找到利用的出路,例如變成混凝土原料、3D列印原料、美容產品原料等。
看更多:雨天鞋子濕了?快學「速乾除臭法」!這些小物用起來 別急著用吹風機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陳建光指出,咖啡渣分子具有天然多孔的結構,聲波傳導到咖啡渣,會在孔隙間多次反射與散射,因此具備降噪效果,這樣的吸音原理與傳統的吸音棉或泡棉類似,吸音係數約0.6~0.8,對於吸收中高頻段的聲音效果最好,好處是材質更環保,還可以除臭、吸濕、防蟲。
不加黏合劑 結構穩定安全
陳建光說,將咖啡渣做成隔音建材,其實坊間已有業者在做,但最大的問題是使用大量黏著劑接合,提升建材的耐用強度,卻容易讓咖啡渣表面的微孔阻塞,會大幅降低隔音效果,黏合劑還會造成建材難以分解,失去環保的特性和目的。
陳建光的研發團隊耗時2年研發,將咖啡渣的質地改良,不需要添加工業黏合劑,透過預先處理和添加改質劑改良質地後,將咖啡渣熱壓成一片片的綠色隔音板,板材結構穩定,並具備熱穩定性,增添板材使用過程的安全性。

陳建光表示,這項研發可以應用在住家、辦公空間、錄音室、電影院、車輛、咖啡店、文創空間等任何需要隔音、降噪的場域,例如用在公寓牆壁或地板的隔音層、天花板吸音板、辦公室隔間屏風等,有助於建築取得綠色減碳的標準,甚至還可用來取代部分木質家具、家飾等生活用品。
助城市自行消化利用 在地永續
咖啡渣大多數產生在城市消費端,因此陳建光認為,如果能建立在地收集、在地處理和製作綠建材,有助於建立城市自產自「消」的城市循環經濟模式和循環資源,可以減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實踐和強化在地永續發展的韌性。
看更多:生廚餘、熟廚餘怎麼丟?免費有機肥料申請方法?看這篇秒懂
喝咖啡已經成為社會中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陳建光說,用咖啡渣加工做成綠建材,最主要的意義不僅止於廢物利用和創新,更是永續文化的載體,每一杯喝完的咖啡,希望都能成為城市的寧靜之牆。
◎ 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提供
◎ 資料來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