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貓咪愛發出「呼嚕聲」竟與基因有關?日本研究揭開貓咪社交行為祕密

梁萱琪 整理 2025/06/07 10: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近日一項研究發現,貓咪的「雄激素受體基因(AR)」變異型態,會影響牠們的呼嚕頻率與社交行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特定基因變異直接影響貓咪的社交聲音表現,有助於未來根據基因預測貓咪行為,並改善貓咪的照護品質。

 

「呼嚕聲」原是幼貓向母親傳達健康訊息

呼嚕聲是貓科動物特有的溝通方式之一,原本是幼貓向母親傳達健康訊息的工具,後來逐漸演變成貓咪之間互動及與人交流的重要管道。然而,至今人們對呼嚕的具體功能仍不完全了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研究團隊分析了280隻混種家貓的DNA與行為特質,發現擁有較短型態AR基因的貓咪,呼嚕的頻率明顯較高。尤其是公貓,除了愛呼嚕外,還更頻繁地向人類發出叫聲。相反地,母貓若擁有短型態基因,則表現出更強的對陌生人的攻擊性。

看更多:療癒系萌寵!超夯網紅寵物大公開 新手必知照養指南

 

家貓出現的長型態基因 可能是人類馴化與選育的結果

研究人員進一步比較其他11種貓科動物基因後發現,家貓近親豹貓與漁貓都只具有短型態AR基因,而現代家貓出現的長型態,可能是人類馴化與選育過程中產生的新變異。

看更多:養毛孩易過敏大揭祕!醫提醒:注意5大隱藏款過敏原 快做好預防措施

 

純種貓常見長型基因變體較多 混種貓以短型居多

研究人員岡本夢指出:「純種貓因長期由人類照顧,常見的長型基因變體較多;混種貓則以短型居多,可能更善於透過叫聲與人溝通,例如研究中許多混種貓來自流浪或救援收容,這些貓咪往往更愛叫,藉以吸引人類注意。」

 

這項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未來根據基因預測貓咪行為,也能改善貓咪的照護品質,增進人貓間的互動與幸福感。該成果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摸摸貓咪這些穴位!幫毛小孩安神、釋放壓力、提升免疫力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資料來源/明日科學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