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以為大容量比較划算!超市這些「便宜陷阱」你也中招?

走進超市,本想只買瓶醬油,卻不知不覺結帳時多了三樣零食、一盒甜點和一袋麵包;這種情景,你是否也熟悉?在講求精打細算的時代,看似便宜的優惠背後,卻可能藏著消費陷阱。
別被「大包裝」迷惑 小瓶裝可能更省錢
上班族葉小姐平日習慣到實體超市採購,原以為挑選大容量商品更划算,但實際計算後才發現,單位價格反而比小瓶裝還貴。「如果不拿計算機算,其實很難看出來,小容量雖然一次買比較多瓶,但總價竟然比大容量便宜,真的會被『大包裝等於划算』的觀念誤導。」她說。
除了包裝陷阱,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即期品促銷,也是讓人容易失手的區塊。葉小姐分享,有時看到商品快到期、價格便宜,會忍不住多買幾樣囤著,但最後可能因用不完快要過期而導致浪費,反而讓人感到壓力。
看更多:電費好貴怎麼省錢?快檢查5大隱形吃電怪獸 一年省3萬多元
超市最危險3區!小心衝動購物失守
日本省錢達人就分享,有3大區域特別容易讓人衝動購買,首先是糖果與餅乾區,單價雖低,但人們常抱持「一包也還好」的心態,長期下來支出驚人;其次是入口處的麵包區,香氣撲鼻吸引購買慾望;最後則是折扣甜點區,看似划算,但若非必要,仍屬不必要的開銷。
「加一元多一件」讓你多買了不需要的東西?
對此,行銷專家胡恒士指出,業者在商品擺放上其實早有策略。「熱區,例如店內動線中最常經過的位置,會放置毛利高、但金額不高的小商品,像是零食、口香糖、電池等,因為價格不高,顧客會覺得買一下也無妨,但這些『隨手消費』會大幅增加整體開銷。」
他進一步說明,超商或超市的結帳櫃檯常擺放小型商品,正是為了利用消費者等候時的心理空檔,進行最後一波「誘買」。此外,「加一元多一件」、「第二件五折」、「買一送一」等行銷手法,更是常見的促銷策略。
胡恒士指出,這些優惠會讓人產生「不買可惜」的心態,結果買了不需要的東西。許多消費者因此產生衝動型購買,實際上不僅沒有省錢,還提高了不必要的支出。
看更多:超市買回家的鰻魚很難吃?日本專家授祕訣 廉價鰻魚秒變成高級餐廳貨
購物前先列清單 記帳習慣不能少
保經公司事業部負責人李思穎也觀察到相似現象,她指出,像是「第二件八折」、「三件七折」等促銷,常讓人誤以為買得多更划算,但事實上,「很多人其實只需要一個商品,卻為了優惠湊數,最後用不到、甚至商品過期報廢。」
針對這樣的情況,李思穎建議,購物前應明確列出採買清單、設定預算上限,避免臨場的衝動購買。「別因為價格便宜就買,不該讓『好像很划算』成為出手的理由。」她並強調記帳習慣的重要性,建議善用APP工具追蹤收支,管理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額支出。
「很多人會覺得幾十塊錢不需要管,但正是這些小錢,累積起來往往才是財務管理的破口。」李思穎說。
看更多:年薪沒266萬別勞退自提?靠這招退休前有機會多賺690萬
無論是大容量迷思、即期品促銷,還是低價小物的熱區誘購,超市裡看似貼心的行銷手法,其實處處考驗消費者的判斷力。要避免落入消費陷阱,除了理性思考與預先規劃,更要不被價格操控消費決策。
在物價上漲、荷包緊縮的時代,真正的精打細算,不是撿便宜,而是確保每一筆支出都用得其所。透過理性採買與良好消費習慣,才能守住自己的財務自由,不被花招百出的行銷策略牽著鼻子走。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