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杯子不要用!小心釋放毒物傷大腦、重金屬中毒 這種陶瓷杯也NG

喝水也可能會中毒?有些杯子可能含有鉛、鎘等重金屬物質,毒素會溶解在液體中,喝下去會導致腹痛腹瀉,嚴重的話甚至會損害神經系統,小心不要選錯杯子!
近日有茶藝師「漫仔說茶」在《小紅書》中發文,指出幾種杯子可能有毒,引起網民對飲用水安全的疑慮,並熱烈討論哪些材質和顔色的杯子才比較安全,一些網民更在評論區分享照片,請求博主幫忙檢查自己的杯子。
4種可能有毒的杯子
釉上彩的陶瓷杯:當心釋出重金屬
釉上彩的圖案在釉層上方,顔料在釉層表面,在高溫或摩擦的情況下,顔料容易脫落到杯中液體中。香港消委會指出,陶瓷器皿的製作中,常有施釉和圖案裝飾的工序,釉層上的顔料或含鉛、鎘等重金屬。若用劣質的釉料,或製造工藝控制不當,器皿會釋出重金屬,汙染到食物中,被人體攝入。此外,當液體的酸性和溫度愈高,鉛和鎘的釋出機會也會愈高。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中毒的影響包括高血壓、消化系統受損、腎功能受損等,嚴重的話會造成兒童智商下降,影響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
中國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指出,釉色陶瓷餐具顏色越鮮艷越危險,提醒消費者要避免使用釉上彩裝飾,即是摸起來有凹凸感的陶瓷餐具。
看更多:正確的濾掛式咖啡沖法!日本UCC分享祕訣 掛耳不容易滑落、更好喝
PC材質塑膠杯:增BPA釋放可致生育力下降
營養師蕭瑋霖指出,塑膠類器具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不同種類及比例的塑化劑與安定劑,塑化劑會隨著食物溫度與pH值等因素釋出,接觸到食品。選購塑膠杯的時候,應翻到底部,留意上面標示的塑膠材質編號。
PP材質塑膠杯是最安全的材料,耐熱度高。而PC材質塑膠杯需要謹慎選擇,PC的耐熱溫度通常為-20℃~120℃,PC材料在高溫或長期使用後可能分解出雙酚A(BPA),長期裝熱水或反覆加熱會加速材料老化,增加BPA釋放風險。
BPA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生育能力下降,阻礙兒童發育。購買塑膠杯時應選擇標注BPA-Free的產品。
琺瑯杯:搪瓷受損易釋出有害物質
又稱搪瓷杯,搪瓷是一個質地類似玻璃的塗層,包裹在金屬器胚外面,用來增強金屬製品抵抗酸鹼腐蝕和氧化的能力。長期裝酸性飲料,檸檬汁、碳酸飲料可能導致重金屬溶出。
如果搪瓷受損脫落,內部的金屬失去了搪瓷塗層的保護,金屬材料就會重新變得易腐蝕易氧化。內部的金屬瓷基材料暴露出來,與杯中液體接觸,增加有害物溶出的風險。
顔色鮮艷杯子:金屬邊緣可能釋出鉛、鎘
顔色鮮艷的杯子一般使用了色素調色,顔料之中可能含有重金屬。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和美國加州公共衛生部都曾建議,應盡量避免選購內腔和口緣等食物接觸面有鮮艷顏色或裝飾圖案的產品。接觸食物或液體的一面最好是純白色。
杯子邊緣如有金邊裝飾,也可能增加重金屬釋出的風險。飲用的時候,嘴唇會接觸到杯的邊緣,若該部分釋出鉛和鎘,在使用時也會經唾液攝入。
看更多:破掉碗盤、馬克杯怎麼丟?做錯恐遭罰6千!鏡子、魚缸是玻璃可回收?
3招選杯子
香港消委會建議,選用杯子時應留意以下幾點:
- 留意標籤資料:購買前,應檢視產品上的標籤資料,留意杯子是否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是否有產品合格證,也要留意其他的使用注意事項和供應商資料等。如要放進微波爐和洗碗碟機,要選購標示「微波爐適用」和「洗碗碟機適用」的杯具。
- 不要使用古董器皿作為杯具:古董器皿,裝飾用或非食品用途的器皿,特別是彩繪瓷器和錫器,可能出現材質老化、塗層脫落或重金屬殘留的問題。釉彩中的鉛、鎘可能滲入杯內液體中,導致鉛中毒。
- 停用破損杯具:杯具表面如果出現缺口、裂縫、磨損或刮痕等,不應繼續使用,以防破損表面釋出有害的重金屬,或孳生細菌。塑膠杯如發黃便不應再用,陶瓷或琺瑯杯的釉面如有腐蝕現象,或清洗後釉面上出現粉狀灰色殘留物,代表著杯具會釋出較多鉛或其他有害物質,也不應繼續使用。
看更多:跟紙吸管說再見!科學突破發現最新環保材料 在海底1年就可完全分解
更多內容:嘔吐|4招緩解腸胃不適反胃作嘔 薑茶、柑橘8食物助減少噁心感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