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萬」是基本條件?現今經濟有難度「這群人」達標機率最高

「年薪百萬」是上班族的夢想,但要很拚才有可能。有網友提出「年薪百萬是基本條件」的言論,讓許多月薪三、四萬的民眾開始質疑自己。根據主計總處數據顯示,去年全台總薪資平均數雖已突破6萬大關,但換算下來仍未達年薪百萬標準。在現今經濟環境下,年薪百萬稱得上是「基本條件」嗎?
台灣年薪百萬以上 占全體2成
人力銀行資深專任顧問羅悅華表示,目前在台灣,年薪百萬並不算是一個基本的普通行情。根據去年調查,以主計處數據來看,年薪百萬大約是市場行情前20%的水準。
產業規模角色行情是關鍵因素
羅悅華進一步解釋,要實現百萬年薪,可以從產業、規模、角色行情3個因素來看。軟體工程、AI、大型外商和金融業等領域,以及軟體工程師、AI工程師、數據工程師等專業技術門檻較高的職務,有較高機會達到年薪百萬。此外,中高階主管和與獲利相關的職務,如業務開發主管、專案主管、專案經理、分析師等,也更有可能達到年薪百萬。
看更多:「薪」情好嗎?薪資成長已超越通膨 但民眾選擇自己加薪
行銷職務 薪資成長空間大
26歲的蔡先生畢業於企管系後,一直從事行銷工作。他發現,自己的薪資與同儕相比有很大成長空間。蔡先生表示,身邊有很多理工背景當工程師或是金融業的同儕起薪,普遍比他高很多。剛出社會時,蔡先生常與同儕比較而感到不平衡,但他現在更注重自己的成長和工作中獲得的價值,同時也希望能提升薪資。所幸目前的公司有定期調薪制度,蔡先生稍微感到平衡些。
年薪百萬 仍不普遍
關於「年薪百萬」是否為基本條件的討論,社會上出現兩派說法。有人認為,2025年薪資中位數是3萬7,年薪百萬相當於月薪近9萬,不可能是基本條件;也有人認為年薪70萬以上就已是中高收入,年薪百萬的人並不普遍。
看更多:台灣人總財富平均只有35.9萬? 3成民眾「負債大於資產」
文組生策略:本業+斜槓創業 達百萬年薪
文組畢業的Karen分享了她的經歷。剛出社會時,她月薪實領不到3萬,但透過斜槓、接案最後創業,現在已達到破百年薪。Karen表示,她初期業外收入加上本薪大約有五萬,隨著接案能力提升,月收入逐漸增加到10萬。Karen認為,文組畢業生若選擇在科技、半導體或新創公司擔任行銷公關職位,起薪可能就有5~8萬,年收入會比在傳統公關公司或行銷公司高。
渴望「年薪百萬」反映對高生活品質追求
Karen認為,討論百萬年薪背後,其實是現代人對高生活品質的追求。她解釋,以前起薪3萬多還可接受是因為當時房租較低,而現在人們討論如何斜槓或增加業外收入,是因為很難僅靠本業達到理想薪資,這是個人目標而非公司必須提供的基本條件。年薪百萬對不同人有不同意義,但值得過什麼樣的人生,應該由每個人自己決定,而非由他人決定。
看更多:工作不開心要離職嗎?5關鍵是評估重點!錢不到位、學不了東西快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