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TVBS
「超冷、好冷」是最近朋友們碰面打招呼的方式之一,北市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指出,天氣預報的溫度,除了身體感受外在冷之外,其實天氣也左右了人的情緒溫度,她提供了3 種為情緒溫度加溫法。
她說,溫度是影響情緒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寒冷的時節裡,身體的免疫系統努力保持身體溫暖,也就無法有效防止病毒或細菌的攻擊,人更加容易生病,人生病了,自然容易影響情緒,讓人感受沮喪與不安。
其次是下雨天,它雖然不會直接影響身體機制,但會影響生活方式,並進一步影響我們的情緒。例如,下雨天人們就懶得出門,減少社交互動的機會,但社交互動被視為是有效的抗憂鬱劑之一;另外,下雨天淋濕導致疾病產生,也會覺得煩躁、挫折、生氣等負面心情會更為明顯!
但沈孟筑認為,冬天裡真正影們情緒的是「陽光」!因為陽光能使大腦停止產生褪黑激素(也就是睡眠激素),使人們更加警覺清醒,更有能量;另外曬太陽能使大腦產生血清素改善神經傳遞,而血清素被視為是「令人感覺良好的賀爾蒙」並被使用在許多抗憂鬱劑中。
要如何避免天氣影響情緒?沈孟筑也提供3個小妙方
善用電暖器保持身體溫暖
低溫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使我們容易生病,保持溫暖很重要。健議可使用電暖器提升室內溫度,維持室內溫度在18度-27度;尤其在穿脫衣物或洗澡前,身體容易著涼,可先用電暖器將房間或浴室吹暖再穿脫衣物;身上的保暖措施可搭配口罩、圍巾、帽子、或是暖暖包,維持身體溫暖。
不受影響,盡量外出活動
下雨天潮濕的天氣大大降低出門的欲望,減少與人互動的機會,易增加負向情緒。因此,也要盡可能的讓自己外出從事社交活動;倘若本身出門的意願低,可主動報名有興趣的活動或課程,來幫助自己在雨天有動力外出。
3. 增加明亮光線
冬天日照時間短,加上台灣冬天陰雨綿綿,使得太陽露臉的時間又更加減少。建議可在家中裝設模仿陽光照度的日光燈,增加我們類同於日照的光線吸收,減少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的狀況發生!
◎ 記者/曾金月報導 ◎ 美編/蔣嘉佳 ◎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