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購物就像賭博讓人上癮…你可能根本不需要它!但大腦欲望從何而來?

王家瑜 整理 2020/11/03 18:02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人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痛了要止痛。但有時候,人並不是只有餓了才吃飯、渴了才喝水。人們主動吃飯、喝水,更多時候是由於「快樂」的驅動。

 

得不到的事物 更讓人心癢癢

行動源自心動,心動就會放大獎賞的誘惑力;真正推動人們開始行動的,是對獎賞的期望,而非獎賞本身。打個比喻:我們輕撓皮膚會讓自己感到舒服,但我們不會沒事就去抓它。獎賞確實會讓我們感到「爽」,但對獎賞的期望卻讓我們感到「癢」。因為人們大腦中的多巴胺會像放大鏡一樣,放大這個獎賞的好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有句歌詞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對應的另外一句話是:「得到的永遠不知珍惜」。科學實驗也表明,這不僅是流行的金句,還是非常正確的論斷。

 

買到夢寐以求的商品 期待感卻消失了

史丹佛大的布萊恩.克努森(Brian Knutson)博士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測試了人們賭博時大腦中的血液流量。布萊恩想要藉此了解,在賭博時人們大腦中的哪個區域更加活躍。

 

測試的結果表明,當賭博者獲得獎賞(贏錢)時,大腦中的依核並沒有受到刺激。相反的,在他們期待獲得獎賞(尚未贏錢)的過程中,大腦中的依核卻發生了明顯的波動。這說明,驅使人採取行動的並不是獎賞本身,而是渴望獲得獎賞時,產生的那份迫切需要。大腦因為期待獲得獎賞而形成的緊張感,會促使人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日本風水師:改變「潛意識」的習慣,你想要的都會實現!

 

這個發現同樣適用於購買行為。例如,我們終於買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物品,但等到真的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心心念念的期待感也就消失了。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人們在期待獎賞時,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急劇上升。多巴胺這種腦內分泌的神經傳遞物,在我們的大腦中起到的是仲介作用,並不能代表大腦給的獎賞本身。

延伸閱讀:常把「謝謝、對不起」放嘴邊真是做對了! 研究發現真心說「謝謝」更快樂健康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令人著迷的是「欲望」本身

其實,多巴胺只做「捎信」的工作,它負責告訴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獎賞(恐怖的懲罰)就在前面。」平時我們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只會有微小的波動。真正導致大腦中多巴胺分泌產生大幅度波動的是「期待的過程」,而不是滿足感本身。所以,很多人賭博、釣魚,或許並不是為了要贏多少錢、抓多少條魚,而是為了享受期待、損失、收穫的過程。

 

像是在釣魚時,一次次的切線、脫鉤、斷竿……這種求之不得的感覺會讓人的欲望隨之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產生波動,這個波動會讓我們感到刺激。正如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說:「真正令人著迷的,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是欲望本身。」

延伸閱讀:該丟?不該丟?無法選擇時,問自己10個問題

 

欲望是個中性詞,它的意思與「生趣」大致相同。生趣,就是活著的樂趣。當然,這種樂趣又有低級和高級之分。既然行為動機來源於欲望,那麼欲望源於什麼?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多巴胺」是成癮行為的核心參與者

當我們沉醉於某種事物時,一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的分泌量就會增加,大腦負責獎賞的獎勵中樞就會被啟動。這些化學物質中,最常被提起的是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神經傳遞物質。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大部分成癮行為的核心參與者。多巴胺分泌不足可能會使人罹患帕金森氏症,那麼,多巴胺分泌越多就越好嗎?不盡然。多巴胺不僅會讓人感到快樂,也會讓人感到恐懼。在研究動物的實驗中表明,動物在感到害怕時,多巴胺分泌量也會增加。

延伸閱讀:減重失敗是意志力不夠?4大跡象自我辨別:你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心裡餓?

 

大腦獎勵中樞失控 恐導致成癮行為

也有研究顯示,多巴胺分泌量過少,容易有憂鬱症傾向。而多巴胺分泌量過多,就很可能得到躁鬱症,個性變得非常敏感。所以說,多巴胺是一種可以讓快樂或恐懼的感覺更為強烈的物質。它有時像一個巧舌如簧的媒婆,告訴你前面有一個美若天仙(或玉樹臨風)的人在等你,有時又像兩軍交戰時的信使,告訴你敵軍正帶著百萬鐵騎而來,要與你決一死戰。

 

有一種新觀點認為,多巴胺本身並不是引起成癮、恐懼等心理行為的直接原因。多巴胺可以看作和味覺、聽覺一樣的生理機能,是一種對顯著敏感特徵的警示。大腦分泌多巴胺,可以讓我們有獲得獎賞的感覺,是我們能夠保持活力的前提之一,但失去控制的大腦獎勵中樞,就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無節制的強迫性成癮行為發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摘自/《大腦無法拒絕的癮》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明知吸菸有害健康,為何戒不了?因為尼古丁會綁架你的大腦!
你可以改造自己的大腦!哈佛醫師:動起來抗憂鬱、提振注意力
打麻將是消遣或已成癮?4項行為指標自我評估 北市開辦博奕門診
網癮=毒品!你的精神疾病風險有多高? 9項指標快檢測

文章關鍵字: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安眠藥會上癮?失眠一定要吃藥嗎?必須吃一輩子?精神科醫師解答5大問
icon
2020-09-28 12:39:00
延伸閱讀
「這種病」如非惡性癌症!女性罹焦慮、上癮、憂鬱症、精神障礙大增18%
icon
2019-10-28 13:34:46
延伸閱讀
發現孩子看色情片該怎麼辦?專家建議先解開5個性愛迷思
icon
2020-08-14 15:35:00
延伸閱讀
經常感到焦慮或有強迫症,英國專家教一招「鎖骨呼吸法」
icon
2019-12-05 15:21:33
延伸閱讀
生活感到沒動力、不開心?哈佛醫師教你如何增加「多巴胺」,激發快樂、喚醒大腦
icon
2020-11-24 09:00:00
延伸閱讀
日本風水師:改變「潛意識」的習慣,你想要的都會實現!
icon
2020-05-15 10:33:00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