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65歲資深男星「走不動」嘆:全靠意志撐 醫揭4大原因 散步能當運動嗎?

走不動-曹西平-肌少症-肌無力-關節炎

許寶仁 報導 2024/12/02 18:2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65歲資深藝人曹西平近年卸下明星光環,但仍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日前,他感嘆自己年紀大走不動。年長者該如何訓練腳力?專家指出,50歲後關節退化與肌力明顯減弱,若爬一層樓就感覺喘、腳痠,建議就醫並透過檢查,了解自我健康狀況,並設法提升體適能。

 

資深藝人曹西平出道超過40年,當年以《野性的青春》走紅歌壇,憑藉著視覺系的外表和動感的歌聲受到大眾歡迎,還曾主持綜藝節目,被暱稱為台灣西城秀樹、四哥。近年他淡出演藝圈,將事業重心放在飾品店,不過他仍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與粉絲互動。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老了走不動 你是「老失肌」?醫揭改善衰弱症、肌少症關鍵 進補沒幫助

 

拿雨傘慢慢走,走路是運動嗎?

近日天氣轉冷,日夜溫差大,經常忙到半夜才回家的曹西平自曝,店裡年輕同事詢問他要不要叫車回家時,他回覆對方,老人拿雨傘慢慢走回家,全身包起來不會冷,走著還會流汗。這讓同事難以置信的表示,光想到在寒風中從店裡走到車站「就腿軟累死了」,天氣冷爆了,實在沒辦法走路來上班。

 

曹西平說,冷颼颼的天氣裡,一個人走路上下班「都是靠意志力撐著」,他也自曝年紀大了,常常走一小段路,就要休息5分鐘才能繼續走。不過,正因為如此,有機會就要多多走路,「越冷越走越堅強」。

 

為什麼上了年紀走路會感到吃力?長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詹益承表示,「走不動」是一種自訴症狀,實際上牽涉的層面,從關節、肌力、神經系統,到心肺功能都有關。

看更多:懷秋驚爆退化性關節炎狂打止痛針!膝蓋為何退化?5大原因你中了嗎

 

走不動原因1:膝關節退化、磨損

「我走不動了」,當年長者這麼說的時候,可能是膝關節退化與關節周邊韌帶損傷導致疼痛難行。詹益承表示,天氣冷膝蓋痛、蹲不下去,或蹲下去就站不起來,甚至走路跛腳或偏一邊等問題,可能是膝關節損傷,甚至也可能是髖關節或腰椎的問題,一般可先嘗試復健或局部注射治療,嚴重個案效果不彰時可能需手術。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走不動原因2:肌力不夠、肌少症

走路遲緩,即使在室內平地行走都有困難,或爬樓梯沒23下就需要中途休息……,詹益承表示,肌力不足和肌少症會影響年長的行動力,且與退化性膝關節炎有連帶關係。

 

關節疼痛可導致肌力下降與肌肉萎縮,而肌力下降又會導致關節受保護的能力減弱而引發關節疼痛。如果營養上蛋白質補充不足或因腸胃問題導致吸收狀況欠佳,導致肌肉生長修復所需養分不足,也會使走路成為吃力的事。

 

改善方式除了均衡營養外,肌力訓練、抗阻力訓練尤其重要,坊間健身房裡也慢慢看見許多銀髮族的身影,對於預防肌少症、甚至改善骨質疏鬆症,都有一定功效。

 

走不動原因3:末梢循環差 腳麻沒力

詹益承表示,走路是人體遠端神經將地面反作用力與觸覺、本體感覺傳送到大腦,再由大腦整合資訊後發號施令、透過周邊神經傳令並指揮肌肉的一連串動作控制。以國人相當高的糖尿病發生率來說,併發的末梢神經病變也會影響足部的感覺與反應,腳麻、走不動,都是臨床上很多糖友的主訴,需要穩定控制血糖來改善。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另外,若是有坐骨神經痛、腰椎椎孔狹窄與神經根壓迫問題,亦會導致舉步維艱,治療方式以復健或局部注射為優先,嚴重的個案則需要手術治療。

 

走不動原因4:心肺功能欠佳 走路會喘、胸悶

另外,不少人的「走不動」是因為喘,詹益承表示,若心臟功能受損,供給全身的血液循環變差,肌肉就沒有足夠能量收縮;而肺部功能受損則是提供全身的氧氣不足,亦使肌肉無法有效率地被使用,皆會導致無力感與喘。訓練心肺功能主要是做有氧運動,即以中等強度(做起來有一點喘)、長時間為原則的運動,一般建議每次30分鐘,一週做五次,或每週能逐漸累積到150分鐘的有氧運動,都能改善心肺功能。

看更多:老戲骨李立群驚見「坐輪椅」!醫提出腳無力與「1器官」有關 用2招來預防

 

1層樓就喘、痠,醫建議做檢查!

開始感覺到走路吃力,該怎麼辦?詹益承建議可以做個簡單自我測試:從1樓走樓梯上2樓,只是一個樓層的階梯,微喘是正常,如果感覺很喘,則可能心肺能力不足;腳痠,則是乳酸堆積,代謝不良;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則通常會有疼痛的警訊。由於關節退化與肌力不足時常互相影響,建議一起向復健科尋求評估,目前有不少醫療院所,甚至社區,可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免費評估肌肉質量,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詹益承表示,走路是強度非常輕的運動,且長時間承重加上衝擊力可能導致關節更易受損,若要妥善活動肌肉又要避免衝擊力與關節損害,游泳或騎腳踏車都是不錯的選擇,唯騎腳踏車需注意座椅不宜過低,以免使膝蓋受傷。

 

腿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當發現自己「走不動」時,民眾可至復健科就醫評估,針對個人的慢性病、心肺功能、神經系統、及肌肉、關節等狀況進行治療,透過復健及運動處方箋安排適當的運動,改善腳腿無力與疼痛的情形。目前有不少醫療院所,甚至社區,可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評估肌肉質量,民眾不妨多加利用,提早預防肌少症。

看更多:天氣濕冷就膝蓋痛?醫師教你「4招」避免膝蓋痛苦 這招簡單又有效

 

◎ 圖片來源/翻攝自曹西平臉書
◎ 諮詢專家/詹益承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