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換人工水晶體視力還是霧茫茫?醫解:不是復發 有5種可能

戎華儀 報導 2024/12/02 18:3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有些白內障患者在動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後,過幾個月視力再度模糊,以為是白內障「復發」,其實並非如此,眼科醫師指出,白內障手術後視力退步的原因有5種,最常見的是「後囊混濁」,只要動雷射手術就可改善。

 

後囊混濁最常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指出,置換人工水晶體的白內障患者,有30~40%的人在術後3~6個月後會發生「後囊混濁」,容易讓患者誤以為白內障復發,是白內障手術後最常見的問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三金歌王」急性青光眼二度動刀!醫揭天冷好發高眼壓 這樣滑手機恐失明

 

張延瑞解釋,白內障手術置換水晶體時,會保留水晶體原有的「包囊」,僅3微米的厚度、非常薄,用來放置、固定人工水晶體,包囊的纖維細胞增生程度因人而異,增生較多會導致視力模糊,只要用雷射手術在包囊上開一個小孔,就可以改善,不須再度動刀或擔心人工水晶體位置改變。

 

張延瑞表示,後發性白內障除了後囊混濁外,還有其餘4種可能的情況,無論是哪一種,只要白內障手術後出現任何問題,只要視力模糊的情況持續,都應該盡速到眼科檢查,找出原因並及早處理。

看更多:最懂人工水晶體官員用那種水晶體?白內障年輕化 食藥署官員選這種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變質

有少數人在水晶體使用數年後,人工水晶體發生鈣化、霧化現象,造成視覺上出現光暈,如果嚴重影響視力,則可能需要再度更換人工水晶體。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若長期血糖管理不良,2~5年以上視力就會出問題,可能發生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張延瑞指出,視網膜病變通常從視野的周邊開始,等到大出血、剝離,患者警覺不對勁時,視網膜缺氧、水腫,會嚴重影響視力,若發展成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甚至發生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若不盡快治療,會對視力造成永久性傷害。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黃斑部病變

張延瑞說,視力的好壞就看黃斑部,50歲以上的人有1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斑部病變,可能與白內障同時發生,會有中心視野扭曲變形的症狀,滲出性、濕性的黃斑部病變通常發展快速,1年之內視力就會減退到剩不到0.1,目前健保有給付抗血管新生針劑可以治療。

看更多:白內障危機大!視力心情都變差 近視逾500度小心 有人38歲就白內障

 

其他眼疾

張延瑞提醒民眾,白內障可能和其他眼睛疾病同時發生,例如角膜、視網膜、視神經、大腦視覺區出現病變,都可能導致白內障術後視力再度下降,因此如果白內障在手術後仍有視力模糊的狀況,務必盡速就醫檢查,確認原因,才能挽救視力。

 

◎ 圖片來源/戎華儀攝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張延瑞醫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