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辭世再掀安樂死爭議!安樂死合法化的可能性?專家這樣說
瓊瑤辭世再次引發安樂死熱議,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強調,在討論安樂死前,應檢視是否有提供重病與末期病患良好安寧照護,目前不考慮推動安樂死合法化。專家指出,若要討論安樂死合法化,還需要在法律保障和醫療倫理上做更多準備。
瓊瑤離世,安樂死再成熱議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在討論安樂死之前,應該先反思是否給予末期病患良好的照顧。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水平名列前茅,現在做安寧緩和醫療治療,身體不適可解除到90%以上,能有效減輕病患痛苦,讓病患以自然且有尊嚴的方式走完生命旅程。他認為,安樂死雖然不是不存在的議題,但目前並不考慮推動合法化。
看更多:瓊瑤晚年倡導「善終」 醫:真正的善終要做這3件事 人生無遺憾
安樂死和安寧緩和,差在哪裡?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鄭仲益在台灣推動預立醫療的起步階段,是推動預立醫療的醫師團隊先鋒之一。他指出,安樂死與安寧緩和醫療的目標都是幫助病患結束痛苦,但過程截然不同。安樂死是透過外力,例如給予藥物,直接結束生命;而安寧緩和醫療則是停止不必要的醫療干預,讓病患自然離世。安寧緩和的重點在於提供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讓病患在自然死亡的過程中感受到身心的平靜。
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為什麼這麼強?
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在國際上排名靠前,且是亞太地區第一個立法保障末期病人權益的國家,其背後有一套完善的法規與執行體系。鄭仲益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台灣從2000年開始推動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以及2019年正式實施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這些法規讓台灣在亞洲國家中,發展安寧緩和醫療的處置與照顧更為成熟,且能提供病患更多選擇,讓末期照護的品質大幅提升。
安寧緩和不只是治療,還有心靈上的支撐。鄭仲益表示,安寧緩和不僅是控制疼痛,除了專業的醫師和護理人員,心理師和宗教輔導也扮演重要角色,幫助病患面對生命的最終階段。這種多層次的支持系統能有效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減少痛苦,並協助他們達成心靈上的平靜。
看更多:86歲瓊瑤輕生過世「不想成為臥病老人」!曾交代後事:不插管、不辦儀式
「預立醫療」越早決定越好嗎?
鄭仲益指出,預立醫療決定是保障病患自主權的一項重要措施。自《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年實施以來,簽署人數逐步增加,但由於多數病患尚未進入病危階段,目前實際執行的案例相對有限。預立醫療允許病患在健康時期預先決定未來在病重時是否接受急救或其他干預措施,避免家屬在緊急情況下面臨艱難的選擇壓力。他建議,病患應定期檢視和更新這些決定,以確保內容與當下的意願一致。
安樂死的合法化,在台灣仍充滿爭議
鄭仲益指出,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是一個高度敏感且複雜的議題,需要廣泛的社會討論和法律層面的完善。他認為,安樂死的執行並不僅僅是病患的選擇,還涉及到醫療人員的角色定位和倫理挑戰。例如,醫護人員是否應該參與終結病患生命的過程,可能違背了「以治病救人為本」的醫療初衷。
此外,他強調,若要實現安樂死合法化,必須建立一套嚴謹的制度,包括明確規範哪些情況下可以執行安樂死、如何保障病患和醫療人員的權益,以及確保過程透明和不被濫用。鄭仲益認為,現階段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仍有發展空間,可以優先著重於提升末期照護的質量,進一步減少病患對安樂死的需求。
在教育層面,他指出,未來的醫學教育需要融入更多生命倫理的課題,讓醫學生對現代社會對於生命終結的需求有更全面的理解,從而能夠在未來面對這類議題時,更加游刃有餘地找到平衡點。
看更多:84歲陳淑芳突交代身後事:我要葬在這裡!不立碑不造墳 環保葬優缺點揭祕
健康2.0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留給親友極大的傷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4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圖片來源/翻攝自瓊瑤臉書
◎ 諮詢專家/鄭仲益主任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