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慢性腎臟病有救了!200萬台灣人有望扭轉病情 「最新模式」能預測洗腎風險

腎臟病-洗腎

顧詩蓓 報導 2024/12/10 15:47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慢性腎臟病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在台灣18歲以上成人中,盛行率約為12%,相當於200萬人口。其中,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佔1.8%,約30萬人。醫師分享「慢性腎臟病的照護新趨勢」,透過健檢報告中的數據能解鎖「腎力密碼」,藉此在疾病早期及時診斷和治療,幫助扭轉病情的嚴重程度。

 

慢性腎臟病是什麼?

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姜林文祺主治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臨床表現,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項且持續超過三個月,即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1. 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 ml/min/1.73m²。
  2. 尿液檢查出現中度以上白蛋白尿、持續性血尿或異常沉積物。
  3. 腎臟影像檢查結構異常。
  4. 腎臟組織學異常或腎小管疾病。
  5. 以及腎臟移植病史等。

看更多:好想去旅行,腎友出國或是到台南旅遊沒問題 洗腎也能享受旅遊生活

 

精準診斷與積極治療:個案分享

案例一為85歲吳先生,因糖尿病與高血脂症導致腎功能異常,GFR持續下降,但經過一年治療後,五年洗腎風險從3.79%降至0.81%,腎功能穩定維持;案例二為60歲江女士因痛風與高血壓,腎功能受到影響,接受綜合治療一年後,五年洗腎風險從9%降至2.02%。

 

腎力密碼評估洗腎風險,積極治療延緩病程

許多病患擔心腎功能指數很糟糕會演變成洗腎,並且沒有辦法治療。姜林文祺指出,其實末期腎臟病與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在前期時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能翻轉嚴重度,而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就扮演重要角色。隨著資訊進步與大數據分析的發展,醫師可透過「腎力密碼」,評估患者的慢性腎臟病嚴重程度,並利用腎衰竭風險方程式,進一步預測洗腎風險。腎力密碼包括以下4個關鍵:

 

  1. 年齡
  2. 性別
  3. 腎絲球過濾率(抽血)
  4. 尿中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驗尿)

 

當五年洗腎風險達3~5%以上時,建議轉介腎臟專科醫師治療;若二年風險超過10%,則必須由慢性腎臟病照護單位介入;二年風險若高於20~40%,則可提前進行腎臟替代療法的準備。

看更多:台灣洗腎人數破10萬!腎臟名醫大推6招護腎、強化腎功能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傳統對比新趨勢:慢性腎臟病照護的轉變

慢性腎臟病的新照護方式與傳統模式有明顯差異。姜林文祺進一步說明,傳統上,腎臟病的治療多在病情惡化或進入末期時才介入,重點放在控制併發症或為洗腎做準備,診斷手段也較依賴明顯症狀或基本檢查,缺乏早期預防觀念。

 

相比之下,現在的新趨勢強調早期發現和個性化治療,透過健檢報告中的「腎力密碼」數據,及早評估洗腎風險,幫助患者在早期即採取行動。結合創新藥物如SGLT2抑制劑、GLP-1促效劑,搭配低蛋白飲食與健康管理,可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此外,還鼓勵患者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及管理併發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這種新模式比傳統更全面,讓患者能減少洗腎風險,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

 

姜林文祺說明,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的治療與照護包括以下3個重點:

 

重點一:良好生活型態,有助延緩病程進展

姜林文祺建議,患者應與營養師討論合適的健康飲食,特別要注意蛋白質、鈉、鉀、磷的攝取量;在心肺功能許可下,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規律中低強度運動,如健走等;吸菸者應戒菸;肥胖者則應控制體重,將身體質量指數維持在18.5~24 kg/m²的正常範圍內。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天冷就是想吃火鍋!7種火鍋吃法超傷腎 這湯底不要喝當心害罹癌

 

重點二:積極用藥治療,逆轉病情嚴重程度

在藥物治療方面,姜林文祺表示,可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等藥物。若合併第2型糖尿病,還可使用非選擇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劑、非類固醇類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finerenone可申達),以及長效類升糖素胜肽-1(GLP-1)受體促效劑等。此外,藥用碳吸附劑(AST-120克裏美淨)、酮酸胺基酸合併低蛋白飲食也是可行的治療選擇。若有合併自體顯性多囊腎,則可使用選擇性抗利尿激素V2接受器拮抗劑(tolvaptan佳腎康)治療。

 

重點三:理想併發症治療,全方位守護腎臟健康

姜林文祺強調,理想的併發症治療也不容忽視。高血壓患者應以居家量測的收縮壓目標低於130 mmHg為治療目標;糖尿病患者則應考量血管併發症及低血糖風險,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高血脂症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應維持在70~100mg/dL以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痛風患者的血中尿酸值應低於6mg/dL,避免反覆發作;腎性貧血患者應保持血紅素值高於9g/dL;腎骨病變患者則應維持血鈣與血磷在正常範圍內。若有腎絲球腎炎表現,應及早進行腎臟切片檢查並給予適切治療。

 

透過良好的生活型態、積極的腎臟保護藥物使用,以及理想的併發症治療,第三級後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就能有效延緩病程進展,降低洗腎風險,迎向更健康的人生。姜林文祺醫師表示,隨著醫學的進步,慢性腎臟病已不再是無法治療的絕症,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就能逆轉病情嚴重程度,守護腎臟健康,展望美好未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姜林文祺醫師.郭綜合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