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發炎能吃保健食品?醫喊暫停!新研究揭6常用植物潛在肝毒性
肝不好、肝臟發炎,可以吃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嗎?肝膽科醫師說:暫停!尤其是符合時間序列,例如被發現肝指數異常前,正好在服用的紅麴、薑黃、兒茶素等產品,醫師會要求停止使用保健食品,以免得到反效果,造成肝臟損傷。
「保健食品」能護肝嗎?長期使用能治本?
許多人在肝臟發炎時,醫師會建議暫停使用保健食品和中草藥,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姿伶在第108期《好心肝》會刊撰文指出,臨床常有病人詢問:保健食品不是能幫助身體恢復嗎?也有些人認為,純天然的產品比藥物更安全無害,長期使用甚至能「治本」;也有病人質疑:某些保健食品既然已通過健康食品認證,為何可能成為肝臟發炎的原因?
看更多:26%國人血脂過高!紅麴、魚油、薑黃能降膽固醇?台大醫:別浪費錢
「健康食品」不得宣稱療效 「一般食品」不得宣稱保健功效
林姿伶醫師指出,在台灣,根據《藥事法》規定,非藥物不得宣稱療效;而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效,且經科學證據證實的食品,但並不以治療或矯正疾病為目的。這意味著:
- 即使某產品取得了「健康食品標章」,它也只能宣稱如「免疫調節」之類的功能,而不能聲稱「提升抵抗力」。
- 如果某產品未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它在法律上僅屬於普通食品,即使坊間稱它為「保健食品」,它的宣稱效能也只能限於營養補充,甚至連聲稱保健功效都是違法的。
例如:
(X)某些「保健食品」聲稱可以「提升抵抗力」、「顧眼睛」、「減肥瘦身」等,這些都是不合法的誇大廣告。
(O)即便是「健康食品」,能宣稱的也僅限於胃腸道功能改善、調節血脂、護肝、骨質保健、免疫調節、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輔助調節血壓、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可利用率、牙齒保健等輔助性、調節性及保健性的功能,絕不能宣稱有治療效果。
「藥力」程度:藥品>健康食品>一般保健食品
林姿伶醫師指出,從「藥力」的角度來看,藥品的效力大於健康食品,而健康食品又高於一般保健食品。如果你處於亞健康狀態,使用健康食品作為保健未嘗不可;但若已經生病,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藥品進行治療,對於患者拒絕藥品、卻選擇以保健食品進行調理的方式,醫師則會持反對意見。
看更多:血糖莫名飆高竟是維生素C吃太多!保健品可促進健康?小心過量最糟恐要洗腎
天然原料就無害嗎?
市面上標榜「純天然」的保健食品多吃也沒有害處嗎?林姿伶醫師表示,事實上,這些產品即便原料來自天然來源,但從原料到最終成品,往往經過提取、消毒、提煉、乾燥、包裝等多道製程,進入人體的已經是經過加工處理的產物。此外,天然的東西並不代表無害,例如某些蘑菇雖然是天然生長,但誤食還是會致命,並不代表「純天然」就絕對安全。
研究:兒茶素可能導致肝毒性、損害肝功能
林姿伶醫師舉2個經典案例說明,一是兒茶素,另一個是紅麴。她指出,兒茶素因被發現具有抗氧化功效,因而成為保健食品中的常見成分。然而,早在實驗階段,科學家便發現兒茶素可能引發肝細胞壞死,導致肝毒性,進而損害肝功能。
兒茶素的致毒風險主要與劑量及使用者的體質有關。對大多數人而言,若當成營養補充品來攝取,每日攝取超過800毫克恐存在健康風險。林姿伶醫師表示,儘管台灣的法規要求每日攝取上限為300毫克,但每個人體質不同,相同劑量時有些人沒事,而另一些人卻可能出現問題。因此,當醫師發現病人肝指數異常時,要求暫停使用營養補充品,是非常合理的預防措施。
紅麴有助降低膽固醇 但恐損傷肝腎
紅麴的例子則更具代表性。紅麴因含有類似史他汀(常用於降膽固醇藥物)的活性成分,能幫助降低膽固醇,因此常被製成調節血脂的健康食品。然而,由於其成分與降膽固醇藥物相似,使用時同樣存在肌肉疼痛、橫紋肌溶解症及肝功能異常的風險。
此外,過去紅麴產品曾因製程遭青黴菌汙染,導致「軟毛青黴酸」存在,使得某些使用者出現腎臟問題。儘管這些風險並不意味所有紅麴產品都會傷害肝腎,但林姿伶提醒民眾,在使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時,不應抱持過度樂觀的態度。
看更多:蝦紅素和葉黃素怎麼選?什麼情況該吃哪種護眼?眼科醫揭密
膳食補充劑引起藥物性肝損傷病例增
美國藥物性肝損傷網絡(DILIN)是一個多中心的觀察性研究,收集和分析由於各種藥物及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引起肝毒性的患者數據發現,由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病例在2004至2005年是7%,2013至2014年則增長為20%;而最常與藥物性肝損傷相關的植物產品包括薑黃、瑪卡麻、綠茶萃取物(兒茶素)和藤黃果,嚴重甚至可能引發致命的肝損傷。
膳食補充劑引發急性肝衰竭逐年上升
此外,多中心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組也發現由膳食補充劑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病例比率有所增加,1998年至2007年為12.4%,2007年至2015年則上升為21.1%。
美醫學期刊揭6種常用的潛在肝毒性植物
而2024年8月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文章探討了美國成年人使用6種潛在肝毒性植物的情況,強調膳食補充劑使用的增加,以及最常被使用的6種可能肝損傷產品分別是:
- 薑黃或薑黃素
- 綠茶(兒茶素萃取物)
- 藤黃果
- 黑升麻
- 紅麴米
- 阿育吠陀(南非醉茄、印度人參)
看更多:薑黃惹禍!害慘36歲男「精蟲游不動」 專家警告:1種人別吃薑黃會上火
除了綠茶萃取物(兒茶素)和紅麴的肝毒性風險,林姿伶醫師以下再簡要介紹其他4種常被使用植物的潛在健康風險。
薑黃或薑黃素
薑黃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天然抗氧化劑,但高劑量或長期使用時,可能導致肝損傷,尤其是在有潛在肝病的情況下。
藤黃果
其中的羥基檸檬酸被認為具有減重效果,但也與肝毒性有關,曾有報告指出其使用者出現急性肝衰竭的案例。
黑升麻
這種植物常用於緩解更年期症狀,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與肝毒性相關的報告,特別是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
阿育吠陀(南非醉茄、印度人參)
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用於平穩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但也有報告指出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肝損傷。
林姿伶醫師強調,保健食品的使用並非越多越好,特別是在已有肝臟問題或其他潛在疾病的情況下。她指出,我們日常飲食中已經包含多種成分,再加上保健食品和藥物的相互作用,風險更難預測。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或檢驗異常,立即停用並尋求醫療建議才是明智之舉。
醫強調:「保健食品」不等於「健康食品」
此外,「健康食品」必須通過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的產品才能標示其經科學證實的保健功效,但仍不得述及醫療效能、虛偽不實、誇張或超出許可範圍之保健功效。坊間所稱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食品」,僅能作為營養補充,與通過審查取得標章的「健康食品」是完全不同的。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林姿伶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