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太深不想抽神經?活髓保存術牙齒重生新選擇 這些因素影響成功率

當牙齒有深度蛀牙、外傷或牙周病,導致牙髓感染暴露時,為避免後續感染,牙醫師通常建議病人進行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現在有一種治療深度齲齒的「活髓保存術」新選擇,能幫助受創的牙髓恢復健康,不用抽神經。
牙髓治療新選擇
新竹台大分院牙科部吳崇瑋醫師表示,一般所熟知的根管治療,目的是為移除牙髓內因細菌感染、發炎壞死的組織,達到移除感染源和清創的效果,以保留牙齒。但是,經過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往往因為沒有神經,而失去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若再次發生蛀牙、未及時處理則須拔除該顆患齒。
看更多:牙痛患者與長者必看!擔心抽神經失敗怎麼辦?用這招居然能救回真牙
此外,有研究顯示,這樣的牙齒因失去血管供應而喪失水分,若未得到適當保護,容易咬裂受傷,在這些需求下,活髓保存術因此應運而生。
40歲的L先生就是一名全口多顆深度齲齒(蛀牙)患者,原本他在診所就醫,醫師以暫時填補物為他填補患齒,仍感疼痛不已,後來轉診至新竹台大分院,經吳崇瑋診療後發現,L先生不僅齒質崩落,且右下第一大臼齒因蛀牙過大過深,可能侵犯牙髓腔,經溝通後為他採取活髓治療。
吳崇瑋說明活髓治療的程序,首先施打局部麻藥,再以橡皮障隔離患齒,並進行齲齒移除。在顯微鏡輔助下,醫師發現患者有局部牙髓組織暴露的問題,進一步使用「直接覆髓法」,以矽酸鈣基底材料覆蓋牙髓,最後再以樹脂填補。
活髓治療4種術式
吳崇瑋進一步說明,活髓治療的術式種類依移除牙髓組織的數量與深度,由淺而深可分為:
- 直接覆髓法:只移除一點點牙髓組織。
- 部分冠髓切除術:移除牙冠處牙髓腔內部分牙髓組織。
- 冠髓切除術:完整移除牙髓腔內牙髓組織。
- 部分牙髓摘除術:除了移除牙髓腔內的牙髓,還深入移除根管內部分牙髓組織。
看更多:日特攝劇女星淋巴癌逝!植牙後「右臉痛到脖子」 醫揭6症狀須警戒
活髓治療臨床5步驟
活髓治療的臨床步驟則依序為:
- 剩餘牙髓活性診斷:治療前檢查提供目前可能的牙髓型態,讓牙醫師訂定初步治療計畫。
- 隔離患齒:使用橡皮障將欲治療牙齒有效隔離,避免傷口與口水接觸,造成細菌感染。
- 病灶移除:運用顯微鏡移除深部齲齒及感染發炎的牙髓組織、進行沖洗消毒,並再次確認牙髓狀態。
- 材料覆蓋: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覆蓋於牙髓或根管上方,保護牙髓組織、降低發炎機率。目前臨床常使用的生物材料有:三氧礦化物、矽酸鈣基底材料等。
- 補綴復形:立刻或短時間內,在牙齒上製作正式的假牙或填補物,例如:樹脂填補、牙套、嵌體…等。目的在提供牙齒正常功能性、避免口腔內細菌侵入已處理位置造成活髓治療失敗。
影響活髓治療成功率的因素
吳崇瑋表示,經國內外臨床研究,活髓治療的成功率約80%到95%,影響成功率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齡、牙根發育情形與治療配合度、牙齒目前病況、蛀牙位置、牙髓腔大小、細菌感染程度、移除蛀牙後牙髓組織露出的範圍大小、剩餘牙髓的量、覆蓋於牙髓或根管上方的生物相容性材料類型、牙齒復形修復的材質與品質等。
看更多:蛀牙不痛可不治療嗎?恐釀失明、腦膜炎危機 專家:鼻塞是警訊
費用與後遺症
不過,傳統根管治療有健保給付,活髓治療則須自費,費用落在台幣6千至1萬2千元。此外,活髓治療結束後,每個人的復原情形不盡相同,也可能出現後遺症,包括牙齒相較脆弱、治療區域感染、二次蛀牙、局部疼痛、牙齦腫痛、牙齒敏感、牙齒外觀改變等,除了牙齒硬度、外觀及二次蛀牙之外,其他症狀都能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緩解,可觀察1至2周,若仍未好轉,就需要諮詢醫師是否有異狀。
以案例中的患者L先生而言,在經過治療後,持續追蹤半年,並製作假牙贋復物,目前已經過一年,該顆患齒的神經活性正常、無異狀,牙齒日常功能恢復良好,也能盡情享受美食。民眾若有牙髓治療的需求,也可向牙科醫師進一步詢問自己的情況是否適用。
看更多:牙齒斷掉、缺牙只能靠植牙?自己的牙齒自己救!「自體牙移植」找智齒登場救援
◎ 圖片來源/新竹台大分院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吳崇瑋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