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撒幣催生」奏效!台大醫院研究揭:不孕症補助投報率21.8倍

全球少子化,為鼓勵生育,世界各先進國家多提供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台大醫院生殖醫學團隊今(1/21)發表亞洲首份不孕症治療投資報酬率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擴大不孕症補助政策投資報酬率高達21.78倍。
全台生育率屢創新低,即使龍年效應也失靈!去(2024)年全年僅出生13.4萬人,再探9年低谷。政府為搶救生育率,自2021年7月推出「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並由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教授及台北醫學大學嚴明芳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亞洲首見的研究,評估該政策的投資報酬率。
看更多:低生育率怎麼辦?國健署出招 3年催生2萬嬰兒 45歲前當媽還有希望
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 受益人年增逾3萬
陳美州表示,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經濟能力是阻礙民眾選擇人工生殖療程的主要原因,因此政策補助顯得尤其重要。台灣在2021年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不再設置排富限制,且提升了補助次數,受益人數從每年最多20件激增至3萬5000件,生殖機構的數量也從20家擴大至101家。這項政策調整大幅提升了人工生殖治療的可近性,尤其減輕了民眾的經濟負擔。
補助政策實施一年 成功催生近1.2萬試管寶寶
陳美州表示,從這項研究顯示,政府每投資1元在不孕症試管嬰兒治療補助上,未來可獲得5.68元的淨稅收及21.87元的總稅收,顯示此一政策不僅能顯著增加試管寶寶的出生數,還能為政府帶來可觀的財政收益。具體來說,2021年補助政策實施後一年內,成功催生了近1.2萬名試管寶寶,總補助金額約38億元,平均每名試管寶寶的補助約為33.2萬元。
每一試管嬰兒貢獻終身稅收約726萬元
研究團隊使用財政模型進行推估,計算每位受補助出生的試管嬰兒在其一生中對政府稅收的貢獻。每名試管嬰兒的終身稅收貢獻約為726萬元,扣除政府支出不孕症治療補助及各項福利支出後,淨稅收為155萬元。這證明政府的補助政策不僅具有經濟效益,還對應對少子化問題起到關鍵作用。
看更多:試管嬰兒治療屢次失敗?台大、中研院揭密:問題可能在「1腸道菌」
鼓勵生育還應設法減輕育兒、居住等負擔
「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是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當年擔任衛福部長時推動的方案,他今天也出席記者會表示,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的人口紅利將於2028年歸零,生育率持續下探之際,政府除了向民眾喊話「趕快結婚、趕快生」,或可透過人工生殖法修法,鼓勵民眾即使沒結婚也能生育,並且在育兒、居住、勞動條件等方面將設法減輕年輕人負擔。他強調,生養小孩不僅是投資家庭,也是投資國家的作法。
植入胚胎數量補助:36歲以下1個、36至45歲2個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楊政憲補充說明,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有胚胎數量限制,現行政策為「未滿36歲」最多補助植入1個胚胎,「36歲以上且未滿45歲者」最多補助植入2個胚胎,如此可提升胚胎生長的健康程度,減少兒科的照護負擔,可謂一舉多得。
看更多:最高可拿3萬3千元!政府加碼發錢減輕負擔 這3種人符合資格快申請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陳美州醫師.陳時中政務委員.楊政憲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