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67歲男新年胸痛冒冷汗忍2天才就醫 高血壓心梗風險增2倍!糖尿病高血脂也難逃

新樓醫院-心臟團隊

丁彥伶 報導 2025/02/04 11:4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農曆新年非常喜慶,可是卻有許多家庭農曆年卻是在醫院過的。67歲吸菸男性有高血脂和高血壓,平常控制得並不好,過年前就發現說胸口有點悶悶的,除夕開始胸口痛到後背,本想大過年的不要上醫院,但因胸痛到冒冷汗,在大年初一趕快到麻豆新樓醫院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所幸救回一命。

 

高血壓高血脂控制不佳 吸菸男胸痛延誤就醫

麻豆新樓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柏學說明,該患者過去的高血壓和高血脂是在鄰近診所接受藥物治療,這次則是因為嚴重胸痛症狀初次來院就診。經過急診心電圖檢查,顯示有明顯心肌缺血的跡象,抽血檢驗也確認是心肌梗塞,因此立即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7大奪命症狀與2招自救法一次看

 

患者起初先接受藥物治療,在病情控制後,初三安排進行心導管檢查及治療。蘇柏學表示,由於患者長期吸菸,導致冠狀動脈嚴重鈣化及狹窄。在進行氣球擴張時,甚至發生嚴重的血管破裂併發症,緊急置放支架處理保住患者的性命。儘管整個治療過程相當複雜,所幸術後病情逐漸穩定,即將轉入普通病房繼續觀察。

 

胸痛別拖!及早就醫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蘇柏學進一步分析,這名患者雖然有明顯的胸痛症狀,並且主訴胸口除了悶痛外,疼痛還會放射到背部,並伴隨著冷汗直流的情形,但他仍然忍了一天之久才就醫。

 

雖然根據統計,因胸痛症狀至心臟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最後真正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只有2%至4%,大部分的胸痛是由骨骼肌肉疼痛所引起,其次依序為腸胃道或呼吸道問題所導致,還有約10%的病人是屬於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

 

蘇柏學強調,疏忽胸痛症狀而延誤就醫,可能會危及生命。即使及時搶救回一命,但若心肌受到嚴重損傷,往後仍可能演變成嚴重的心臟衰竭。

看更多:天冷心血管風險增!中醫博士授養心4法寶 這時間睡覺能護心 4穴位保健心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口乾舌燥竟是心梗!心梗症狀多樣要小心 

蘇柏學指出,最典型的心絞痛症狀,通常是感到胸口有如大石壓住般的悶痛及透不過氣,持續時間從數秒到數分鐘不等,休息後可獲得緩解。而在爬樓梯、搬重物或快走等運動過程中,胸悶、胸痛的症狀會更加劇。

 

由於這類症狀可能是間歇性的,一下好一下發作,會被誤認為是肌肉痛或消化不良,許多病人往往在被詳細詢問後,才驚覺自己長期以來一直忽略胸悶的狀況。事實上,這很可能就是狹心症(又稱穩定型心絞痛)的表現,建議應盡快尋求心臟科醫師的診治。

 

至於持續且嚴重的胸痛,通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徵兆。患者可能會感到胸前有劇烈的壓迫感,彷彿被大石壓住或大象踩踏般的沉重不適,疼痛還可能擴散至左肩、下巴、手臂等部位,並伴隨喘不過氣、噁心或冒冷汗等症狀。這些都是心臟病發作最典型的表現,患者通常無法明確指出單一疼痛點,而是一整片區域的不適感。

 

蘇柏學提醒,並非每個心臟病發作的患者都會出現上述典型的胸痛症狀。他曾有病患是以「口乾舌燥」為主要表現,因此他起初就醫時誤以為自己是肝臟方面的問題,最後才查出是心臟病所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使心臟病發風險倍增

蘇柏學提醒,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54歲以上壯世代有77.2%患一種以上慢性病,而慢性病也會升高心臟病發的危險,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都有危險:

 

  • 高血壓: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1.9倍

  • 糖尿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1.5倍

  • 高血脂: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1.8倍

  • 抽菸: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導致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進而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

  • 家族病史:若血親中有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自身罹病機會將比一般人高出2至4倍

 

他也提醒,雖然女性在更年期;約50歲以前因有荷爾蒙保護,較不易罹患冠心症,一旦進入更年期,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與男性相當。而男性動脈硬化的發生往往較早,只要年過40歲,就進入了心肌梗塞高發的危險期。

 

即使沒有慢性病,蘇柏學提醒,如果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情緒起伏大、壓力大、過度疲勞、天氣驟變、突然進行劇烈運動,以及最近流感疫情嚴重,若感染流感,甚至併發肺炎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促發因素。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蘇柏學強調,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其實從年輕、甚至是兒童時期就開始逐漸累積危險因子。因此,不論現在幾歲,都應該隨時掌握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數值,透過調整生活習慣,將健檢報告的紅字項目逐一改善至正常範圍,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奪命的風險。

看更多:北榮防疫大將柯信國驚傳猝逝!7分鐘內送醫啟動葉克膜仍救不回

 

◎ 圖片來源/麻豆新樓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蘇柏學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