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肺部只剩3成空間!肺葉全被囊腫占據 北榮成功治癒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

懷孕時如果已知寶寶有嚴重疾病,很多人會選擇引產,不過黃小寶的媽媽卻選擇生下來!黃小寶在22周被發現右肺遭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甚至隨著周數越大,腫瘤更暴增8倍,占去7成胸腔空間還擠壓到心臟。台北榮總醫師被媽媽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一路爭取時間,將他多餘的胸水、腹水和羊水引流,最終撐到36周剖腹產,並即刻手術切除肺腫瘤,目前黃小寶已7個月大,發育跟同齡一樣,正常健康。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 肺部被囊泡取代
北榮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任葉長青表示,黃小寶罹患一種稱為「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PAM)」疾病,肺葉被沒有功能的囊腫組織取代。此症發生率約1/5000,台灣一年約有10~20位新生兒,屬於偶發、非遺傳疾病。CPAM可分為大囊泡型,肺部某地方被大囊泡取代,以及小囊泡型和混合型,因為占據肺部的組織沒功能,所以如果範圍大,就會影響肺部發育,甚至造成病菌堆積。
看更多:醫師也愛拜拜?台灣首創醫院攜手廟宇 神與醫共同守護健康
病灶不大的CPAM有一半機率變小
葉長青表示,過去CPAM的寶寶可能直到出生後,因為流感或重複感染才被發現,但現在有8成可在產前藉由超音波診斷。如果是病灶不大、小的CPAM,隨周數會萎縮,大約50%機率會變小,如果寶寶出生後沒症狀,可以追蹤就好;但也有較大的CPAM,在出生後約15%需要立即治療。
不放棄黃小寶的爸媽 讓醫師也感動
黃小寶的媽媽是在懷孕22周,做高層次超音波發現胎兒有肺部腫瘤,從宜蘭轉診到北榮,葉長青說,當時透過超音波可看到肺腫瘤約3*2*2公分,已經把心臟推到另一邊、腫瘤大小也超過胸腔的一半,但其他器官結構沒異常。當時媽媽表示,想把孩子生下來、不想放棄,讓葉長青相當感動。因為很多人聽到寶寶有疾病會選擇引產,但黃小寶的媽媽和爸爸都不願放棄。
28歲的黃小寶媽媽說,小寶是她第二個孩子,每次做超音波聽到心跳聲,看到他手腳揮舞的樣子,就不忍心也捨不得放棄,根本放不下這孩子,回家思考很久決定生下他。幸好當時沒放棄,事實證明他是個愛笑又乖的好寶寶。
看更多:兒科面臨人力荒!「醫師培訓加碼」政府每月津貼萬元起跳 讓兒童醫療網更穩固
孕期驚險 子宮內治療寶寶胸水腹水
而小寶在26~30周時因為胸水、腹水過多,必須緊急穿刺引流;吞嚥羊水的功能變差,導致子宮內羊水過多、宮縮頻繁,也緊急引流羊水1500毫升;腦部也有皮下水腫。撐到33周時,肺部腫瘤磁振造影達7*5*5公分,腫瘤持續長大8倍,腫瘤外的體積僅剩30%。最後36周剖腹產,出生後立刻手術切除腫瘤。
肺部發育可到8歲 黃小寶恢復出乎意料的好
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曹珮真表示,小孩的肺部還會長,目前小寶的右肺長得跟原來很接近,而肺部發育可以長到8歲。以目前來看,他的生長發育、神經發展都正常,體重甚至比同月齡小孩還好。從X光看起來,出乎意料的好,讓醫療團隊都很開心。她強調,CPAM要看有沒有游離肺的發展,其中兩種會有肺的惡性腫瘤,剛出生時肺腫瘤還沒有惡性成分,只要好好處理,日後再發機率很低,黃小寶的肺部大小跟一般小孩可能會有差,但功能沒有差異,因此有機會稱為治癒,應該不會再復發。
行醫30多年遇過最嚴重的CPAM案例
國際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表示,黃小寶的媽媽很堅持、過程很辛苦,產前照顧做得好才能維持到36周才出生。準備接生黃小寶時,因為充滿不確定性,各科都待命中,堅定信念就是「媽媽這麼拚,我們要幫忙」。術前有推估肺功能不會太差,插上呼吸器後氧氣濃度還可以,決定不裝葉克膜直接進開刀房。右上肺和右下肺有一小部分要剝離腫瘤、還有最主要的右中肺要切除,過程中會漏血、漏氣,所幸黃小寶生命力強,恢復比預期更好。他強調,這麼大且固體狀的CPAM,是他行醫30多年以來遇過最嚴重的,手術很難開,大家都盡全力。
看更多:高金素梅「摘除肺部病灶」28天亮麗重返立院 醫師讚賞她做對這件事!
CPAM不處理有機會癌變 開乾淨不擔心復發
劉君恕指出,有些CPAM可以不開刀,觀察到有症狀才拿掉,但臨床也有遇過,小小的CPAM突然出血變大,壓到心臟必須掛急診;此外,也有潛在風險可能變癌症,但小寶的情況是開乾淨就不會復發,目前胸部X光看起來,跟7個月大寶寶相比毫不遜色,肺部功能幾乎正常。被壓迫過的肺,發育看起來跟正常也沒差別。
◎ 圖片來源/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葉長青醫師.曹珮真醫師.劉君恕醫師.黃小寶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