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11歲童睡覺還須包尿布 醫揭真相籲家長別錯罵小孩

戎華儀 整理 2025/02/05 16:4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一名11歲男童幾乎天天尿床,不得不包尿布睡覺,被父母帶去醫院求診,經過一連串檢查,才得知男童尿床原因是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小兒科醫師提醒家長,小孩尿床不是小孩的錯,家長應避免責備,以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尿床是身體發育未完全

男童的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林子晴指出,檢查和詢問病史確認男童沒有泌尿道感染和腎臟疾病後,診斷是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導致尿床,並非疾病,臨床上兒童的夜間膀胱過動、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或是抗利尿激素分泌晝夜節律不明顯,都是可能造成尿床的原因,男童在調整生活習慣和服藥控制下,目前幾乎不用再包尿布睡覺。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床上打翻飲料,血漬、尿液沾到床墊怎麼辦?百元搞定床墊清潔 這樣做可除臭、抑菌兼除蟎

 

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指出,尿床的定義,是5歲以後每周2次以上在夜間睡眠過程中不自主排尿,且持續3個月以上,學齡後的孩子對於自己尿床的狀況,容易在心理上帶著自責、羞愧和無能為力感。

 

林子晴指出,兒童成長到5歲時,約有20%的孩子仍會尿床,通常會隨著年齡長大自然改善,每年約有15%的兒童會自行改善、不再尿床,成年後約有1%的人仍受尿床困擾,因此診斷上需要排除泌尿系統結構異常、膀胱功能問題、便祕、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因素影響,才能確認是否真的有夜間遺尿的問題。

看更多:都快7歲還在尿床?中醫雷射針灸助孩子不再當尿尿小童

 

尿床不是小孩的錯

林子晴說,兒童尿床問題需要時間改善,總有一天會好,但小孩可能因此感到自卑、焦慮,曾有一位有尿床問題的小孩因為怕被家長責備,把尿濕的內褲藏在衣櫥裡,直到有天爸媽從衣櫃裡挖出多條內褲才發現,因此林子晴呼籲父母不該為此責備小孩,應該讓小孩知道這不是他的錯,爸媽會一起幫助改善,還可以讓小孩參與更換洗床單,培養責任感。

林子晴表示,治療兒童尿床問題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尤其是下午5點以後減少喝水量,確保睡覺前膀胱已經排空,並請家長建立獎勵機制,幫孩子建立自信。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建議考慮裝濕感警報器 提醒起床再尿

如果3~6個月後尿床狀況仍未改善,可以考慮睡覺時在容易尿濕的衣褲上裝濕感警報器,在尿濕褲子時發出警報聲把小孩叫醒,約有30~60%的成功率,但須自費購買。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去氨加壓素藥物達到減少夜間尿液生成的效果,但須嚴格限制晚間飲水,避免罹患低血鈉症。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效,在考慮搭配使用其他藥物,並作排尿日記來追蹤治療效果。

看更多:小兒尿床怎麼辦?3招溫補手法有解

 

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建議家長注意,不要讓小孩憋尿,尤其是不要玩得太開心捨不得去上廁所,應該每2、3小時或有尿意就去上,並鼓勵白天喝足水分,晚餐避免吃太鹹才不會更想喝水,晚餐後到睡前2小時盡量避免喝水,或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喝,可以把睡前上廁所列為每天睡前必須完成的儀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