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婦只剩6顆牙為何還拔掉?1治療計劃助順利進食 這些慢性病恐增風險

一位年逾80歲老奶奶,口腔裡只剩下6顆牙齒。由於長期臥床,奶奶已有很長時間無法到醫療院所尋求牙科診療,經「到宅牙醫」范綱信評估後,決定先為奶奶「每個月拔一顆牙」,未來再製作活動假牙,幫助奶奶順利咀嚼進食,吸收飲食營養。
老掉牙!年長者缺牙影響營養吸收與認知功能
許多年長者有「老掉牙」的問題,許多長者更因為缺牙,只能進食軟質食物,不但影響營養吸收,還可能因減少咀嚼活動,進而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加速認知衰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動「8020運動」,宣導民眾照顧口腔健康,到80歲時還能擁有20顆以上的自然牙齒。
看更多:牙周病要治療!牙齒壞掉影響腎功能 WHO:牙齒「這麼多」才健康
6顆自然牙已鬆動、牙根裸露 睡眠中鬆脫恐釀危險
維持自然牙齒存在越多越好,為什麼只剩下6顆牙的奶奶,牙醫師還要為她拔牙?恩主公醫院牙醫部主任范綱信醫師表示,這位奶奶僅餘的6顆牙齒已失去了咬合功能,其中多顆牙根裸露、鬆動不堪,甚至稍微碰觸就會搖動不適。經詳細評估,考量到這些牙齒留著反而可能存在潛在風險,尤其是萬一在睡眠中鬆脫,甚至被誤吞,進一步威脅生命安全。
剩餘牙齒功能不佳 奶奶盼:能吃稀飯以外的食物
范綱信表示,奶奶也告訴牙醫師,這些牙齒讓她進食困難,而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吃稀飯以外的食物。然而,綜合評估奶奶的年齡與健康狀況,並不適合採取一次性拔完剩餘的牙齒。經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以「逐月拔除一顆牙」的方式進行,既降低身體負擔,也為未來製作活動假牙做好準備。
照顧口腔健康不只要注意牙齒 還要考量全身健康
范綱信表示,在處理這類案例時,不僅要顧慮牙齒本身的問題,還要綜合考量患者的全身健康。尤其年長者往往有慢性疾病與多科用藥的情況,這些疾病與用藥可能影響拔牙傷口的癒合,甚至引發併發症,因此牙科治療前的評估與規劃十分重要。
看更多:牙周病不能只找牙科!看這科治療效果好 有機會不用拔牙
血糖、血壓、骨質狀況及抗凝血劑 恐增拔牙風險
范綱信解釋,年長者除了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常見慢性病,及抗凝血藥物之外,拔牙前還需要特別注意一些慢性病史與用藥。
-
慢性腎病
血液透析患者因需使用抗凝血藥物,拔牙或進行牙科手術前,應提前告知腎臟照護團隊與牙科醫師,以避免過程與術後出血不止的情況發生。
-
肝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
肝臟功能受損的患者,因參與凝血過程的凝血酶原和纖維蛋白原的含量減少,容易出現凝血功能不全增加術後出血風險,因此術前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計劃。
看更多:忙拚業績蛀牙沒治療!百萬業務員住院4個月3度蜂窩組織炎險要命
-
免疫系統疾病或抑制治療
如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若服用免疫抑制劑,也可能影響傷口癒合能力,導致術後癒合緩慢或手術失敗,必須在事前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治療並規劃用藥。

范綱信指出,不只是年長者,任何年齡層只要有慢性病史或正在服用藥物,在拔牙或其他侵入性手術前,都應主動向牙科醫師告知完整病史與用藥情況。更重要的是,切勿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且務必在治療前與主治醫師充分溝通,規劃安全的治療方針,以確保整個治療過程的安全性。
看更多:急診不用跑醫院!台灣首例在宅X光 患者免出門在家診斷治療
◎ 圖片來源/范綱信醫師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范綱信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