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理師流失 新光醫院單人房2種AI工具幫忙顧病人

護理人力不足讓醫院空有病床也用不得,是國內醫院面臨的嚴重問題,新光醫院為避免護理人力流失,引進紅外線偵測系統和生理監測系統減輕護理師的工作負荷,同時兼顧患者的隱私,現已在院內20間單人病房試用中,未來將用在興建中的新大樓。
老人跌倒危險多
根據健保署公布的資料,新光醫院去年底平均1名護理師要照顧7到8床的住院病患,甚至夜間1人要照顧10床病人。新光醫院近期在20間單人病室裝設日製的「離床警示器」和台製的生命徵象監測器,希望幫忙分擔護理師的工作負荷、間接增加留任誘因。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對於病患和家屬來說,這2套設備的應用,也有助於減少家屬花在陪病的時間,避免工作受到影響。
看更多:老人跌倒不是小事!專家教你防跌必學「3招」幫你站穩健康防線
衛生福利部110年統計,全國事故傷害死亡的有6775人,其中跌倒致死就占了21.9%、約1482人,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最主要的原因,而且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不論在醫院還是住家等生活環境,老人防跌都是重要課題。
紅外線偵測 防起床就跌倒
離床警示器是裝設在病床床頭正上方天花板的紅外線偵測器,利用光波照射到人和物體後反彈回來形成的三度空間形狀,去辨識床上的病患在床上的動作,當病患手伸出床邊圍欄,或是在床上坐起身、直接下床離開床舖,警示器就會發出聲光警訊傳送到護理人員的手機。至於生命徵象監測器,可以不經由在患者身上裝設任何的管線,就能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和呼吸,可以減少病患的束縛感。
看更多:無法做「1動作」死亡風險飆升7倍!醫提醒:重視2點是維持肌力關鍵
新光醫院護理師許姿慧表示,有些失智症患者會有半夜起床活動的行為,高齡長者起床動作太快容易頭暈,有跌倒的危險,尤其失智長者可能有半夜起床活動的行為,因此院方對於住在這20間單人病室的患者,都會要求「漸進式下床」,從床上坐起來後,要從1數到5才能站起來,避免一下床就重心不穩跌倒,同時讓護理師收到病患起身的警報時,有更充裕的秒數趕到床邊。
明年新建大樓落成 單人房全面採用
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表示,新光醫院對於單人住院病患的照顧,改採全責照護,護理人員對病患要能看到、聽到、走到,這兩套系統未來還將用在新光醫院新建中的第二醫療大樓218床單人病室。
新光醫院第二醫療大樓預計明年8月底落成,規劃提供314張病床,其中包含218床單人病室和心臟加護病房20床,另有11間開刀房和4間心導管室,希望有助解決目前開刀房不夠用的困難。
看更多:跌倒一撞竟腦出血中風!醫授「護身倒法」降傷害 1根木棒緩解後遺症
◎ 圖片來源/戎華儀攝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新光醫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洪子仁副院長.許姿慧護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