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就高血壓!該服藥嗎?醫:控制三高護心還護腎 5危險因子可控制

年紀輕輕不會高血壓?事實上,高血壓、三高出現年輕化趨勢。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炳勛醫師分享一案例,患者在30歲就發現高血壓,35歲起規律服藥並定期追蹤,如今50歲不但血壓穩定,身體很健康,肝腎功能也維持良好。
30歲發現高血壓、35歲開始服藥 他現在50歲血壓、肝腎都良好
50歲的張先生,父母皆有高血壓病史,他30歲時在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偏高,但當時未特別留意。直到一位職場前輩因心肌梗塞猝逝,才讓他警覺健康的重要性。與家庭醫師討論後,他自35歲起開始規律服藥並定期追蹤,如今血壓穩定,身體無不適,肝腎功能亦維持良好。
看更多:67歲資深音樂人打羽球突心臟驟停 醫示警「3種人」運動恐釀猝死
控制三高不只保護心臟 腎臟也一起受保護
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炳勛醫師指出,控制血糖、血壓與膽固醇,不僅能保護心臟,同時也具有保護腎臟的效果。
5項可控制危險因子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高度相關
張炳勛說明,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期發表的一篇全球性研究,分析34個國家、超過150萬名病人的數據,結果指出,5項可控制的危險因子與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高度相關;而年齡、種族、家族病史等則為無法控制的風險因子。5項可控制的危險因子包括:
- 肥胖
- 高血壓
- 高膽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吸菸
- 糖尿病
看更多:舒張壓正常值多少?舒張壓偏高偏低原因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5大可控制的風險因子對女性影響更明顯
張炳勛提醒,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心血管疾病在男性中較常見,但這5大可控制的風險因子對女性的影響更為顯著。研究顯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中有57.2%與上述因素相關,男性則為52.6%;而在死亡率方面,女性為22.2%、男性為19.1%。
穩控5大風險因子 能降一半心臟病風險、20%死亡率
張炳勛分析,只要妥善控制體重、血壓、血糖與膽固醇,加上戒菸,未來10年內有機會降低一半的心臟病風險,並減少約20%的死亡率。三高管理的關鍵,在於及早開始、穩定控制,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血壓對心血管健康及死亡率影響最明顯
這項研究進一步指出,5大可控制因子中,血壓是對心血管健康及死亡率影響最顯著的因素。若能將收縮壓嚴格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將可有效降低風險;而血糖與膽固醇的影響則會隨年齡增加而略微下降。
看更多:50歲以上男性注意!他胸悶急診驚見心臟血管幾乎都阻塞 醫曝:7種人很危險
因此,張炳勛指出,若年輕時就出現三高問題,更應積極治療,切勿因無明顯症狀而忽視風險;相反的,如果是老年後才出現血糖或膽固醇的輕微升高,則毋需過度擔心,不必過於嚴格的飲食控制,以免導致營養不良或肌少症。
張炳勛表示,除了前述的5大因素,包括空氣汙染、缺乏運動、過量飲酒與憂鬱症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心血管危險因子。尤其三高初期常無明顯症狀,年輕族群更易輕忽風險。建議落實每日監測血壓,積極控制三高,才能有效守護心血管健康。
看更多:視力模糊、看東西扭曲變形?1紙檢測黃斑部病變!葉黃素這樣補充有效
◎ 圖片來源/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張炳勛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