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主動脈剝離」恐秒奪命!醫警告若發現有5大危險因子任一 速就醫!

主動脈剝離會死嗎-急性心血管病-危險因子-控制血壓

李南燕 整理 2025/05/15 11:4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命性高的心血管急症,根據統計,死亡率竟高達五成!雖然它發生率不如心肌梗塞或中風普遍,然而一旦發生,往往如風暴般來襲,很可能來不及救回來。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提醒,血壓控制不良是最大元凶,尤其氣溫驟升驟降、劇烈運動或濫用毒品都會造成血壓瞬間飆升,引發危機。年輕人若疏於管理血壓,也難以倖免。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72歲資深藝人廖峻再傳中風昏迷住院 家人回覆已清醒 醫揭自保3件事要天天做

 

撕裂性痛 從前胸痛到背部

一般主動脈有內、中、外三層結構,主動脈剝離最典型的症狀是胸部撕裂劇痛,常見延伸到後背,患者會因感受劇烈疼痛,而臉色發白、冒冷汗、坐立難安。李任光表示,目前認為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血壓控制不好。常常有年輕人血壓很高卻沒有控制好,就有可能會產生主動脈剝離,尤其是天氣變化的時候,血壓的變化會更明顯。一旦天氣驟冷,血壓一旦衝上去就會誘發。

看更多:彎腰撿東西很危險?老人還會主動脈剝離?醫師說話了

 

舉重、毒品也會引爆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部部長張聖典表示,主動脈剝離顧名思義就是血液從內膜的縫隙跑到主動脈的夾層去造成剝離。有些病人會影響到腦部的血管,造成中風症狀;有些會影響到冠狀動脈,引發心肌梗塞表現;有些可能就是會手麻、腳麻,或是手腳無力。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吳毅暉表示,一些年輕的舉重選手也會產生主動脈剝離。而近來比較常見的是毒品的使用,因為毒品的使用也會讓血壓控制非常地不穩定。

 

遺傳因素:馬凡氏患者風險高

吳毅暉指出,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還是以三高為主,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另外比較常見的是有家族史,或者是有結締組織疾病的病人,這些病人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會發生主動脈剝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佳淩指出,在主動脈剝離病因中,遺傳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手長腳長,體型高瘦、脊椎彎曲、血壓不穩定。然而基因是天生的,因此有主動脈剝離家族史的朋友,必須更加注意管控心血管風險因子。

 

突發昏迷恐是剝離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白景州認為,有些嚴重的患者可能已經休克或意識不清,當這類患者到急診室時,急診室的醫生通常會用超音波檢查胸前的動脈或腹部的動脈是否有夾層的情況,再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診斷是否為急性的主動脈剝離。急性患者必須立即開刀治療,若透過檢查發現有主動脈剝離之風險者,可先藉由藥物控制血壓心跳、避免血管進一步受傷。

 

穩血壓是保健不二法門 

很多人平時沒有症狀,主動脈剝離卻在某次突發性劇變中突然發生,直接威脅生命。李任光強調,主動脈剝離最大的風險來自高血壓,要避免高鹽高油飲食、熬夜等行為,這些都會使血壓控制變差,應定期健檢,才能有效防止血管病變發生。

看更多:前交通部長郭瑤琪主動剝離送醫搶救不治!「前胸痛到後背」小心是致命危機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