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醫療外交跨國救援成功!視力0.1的非洲男孩,在台灣重見光明

丁彥伶 報導 2025/05/15 12:04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長庚醫院長期在我邦交國史瓦帝尼(Eswatini)義診,今年2月,基隆長庚醫院眼科教授孫啟欽到當地義診,有人說「有個15歲的少年小清(化名)有很嚴重的遠視和散光」,他想,這樣嚴重的視力未來可能會變更惡化,所以就去「看看」,而這一看就改變了小清的一生。

 

醫師心疼 不知他怎麼熬過來

孫啟欽說明,小清自幼失去母親、父親會家暴,9歲的時候他帶著弟弟妹妹逃到台灣在當地設立的關懷機構照護ACC,當時他個性畏縮內向少話,後來才知道原來他遠視和散光都高達700、800度,檢測裸視視力0.1,他的畏縮內向可能與他糟糕的視力有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40歲後視力模糊?每天3分鐘「眼睛回春術」 輕鬆對抗老花眼

 

孫啟欽說:「散光會讓人產生複視,遠視則使遠近都模糊。他幾乎無法清楚看見世界,卻還要過日子,真的很心疼。」

 

台灣義工們後來有找到小清的父親,他只說小清曾接受先天性白內障手術,推測可能當時手術時未考量兒童成長後眼球變化及術後照顧錯誤,導致後續視力問題惡化。

 

結合企業與長庚醫療資源協助小清來台

孫啟欽說,小清的散光和遠視這樣嚴重,推測如果未獲妥善治療,未來不只可能會青光眼引起眼痛、頭痛,角膜腫脹恐還會有更可怕的併發症,讓他感到特別心疼。

 

而在當地醫療設備也無法完成適當的手術,他返台後立即與企業界善心人士及長庚醫療團隊協調資源,安排小清來台接受進一步治療。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4/3小清抵達台灣接受全面眼科檢查,發現他的雙眼皆植入人工水晶體,但右眼有遠視與高度散光,左眼則因先前手術產生嚴重虹膜沾黏與後囊混濁,須由多位次專科醫師聯手處理。

 

基隆長庚醫院迅速組成跨專科醫療團隊,由孫啟欽醫師與角膜科、視網膜科醫師共同為小清規劃完整手術方案。

看更多:白內障會遺傳!發現新生兒眼睛出現「這幾種」現象 趕緊就診還來得及讓他看世界

 

跨科聯手開刀2小時 視力從0.1變0.7

小清的左眼手術由孫啟欽與視網膜科楊嶺醫師合作,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與玻璃體切除手術,歷時約2小時,成功解除虹膜沾黏等問題。右眼因為散光需治療的光學區太廣,孫啟欽施以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PRK),10分鐘便矯正好他的散光與遠視。

 

手術後,小清雙眼裸視視力提升至0.5至0.7,視野從模糊一片變得清晰明亮,現在終於可以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臉上也多了笑容與自信。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少年蛻變從畏縮到開朗 夢想成為醫師幫助別人

在今日(5/15)小清復原即將返回史瓦帝尼,基隆長庚為他舉辦離別記者會,在台照顧他的高思槙老師感動表示:「他原本不太說話,現在會笑著說『謝謝』,還會用中文說『恭喜』,甚至開始主動跟人打招呼!」高老師說,小清視力改善後,就像變一個人一樣。小清說:「如果有一天能成為醫生,也想像孫醫師一樣,改變別人的人生。」

 

義診不只是醫療服務 更是照亮弱勢生命的希望

這次的手術費用全由長庚醫院全額支援,體現台灣醫療在國際人道關懷上的實力與溫度。孫啟欽感慨指出,史瓦帝尼當地眼科手術條件極為落後,許多白內障患者甚至需送往鄰國莫三比克治療。他希望透過這次成功案例,讓國際看到台灣醫療團隊在醫術與慈善上的影響力。

 

外交與民間攜手 為更多孩子創造「光明的未來」

在今天小清的送別記者會中,副院長詹益聖特別感謝外交部常務次長陳立國、阿彌陀佛關懷協會執行長陳阡蕙,與台灣創意市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輝等民間與政府共同促成這項善舉。

 

基隆長庚醫院跨國搶救非洲少年小清的視力,圖左起陳光輝董事長、陳阡蕙執行長、陳立國常務次長、詹益聖副院長、小清、孫啟欽教授、柯雅玲院長、高思槙老師。(圖/長庚醫院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詹益聖強調,未來長庚醫療團隊將持續推動人道醫療援助,讓更多身處資源不足地區的兒童,都能獲得公平且有尊嚴的治療機會,為世界播下更多光明與希望。

看更多:40歲後要做哪些檢查?最難掛號眼科醫師 揭各年齡必做檢查

 

◎ 圖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孫啟欽教授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