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胃癌會傳染?名醫警示「這樣做」可預防幽門桿菌從口入 更要避免常吃1類食物

幽門桿菌會造成胃癌-預防幽門桿菌怎麼做-公快母匙

李南燕 整理 2025/05/16 11:4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腸胃不適常被看成「老毛病,一下子就會好」,但專家卻提出警告,胃癌初期症狀也可能是類似的不適感,如果不處理,就可能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根據媒體報導,政府可望在今年將胃癌篩檢計畫納入規劃,45~79歲民眾在明年即能享有公費篩檢福利。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名宗指出,腸胃不適症狀如胃脹氣、消化不良、食慾變差等,往往被視為單純的胃腸道不適而忽略。胃癌大多由慢性胃炎慢慢發展而來,而非突然發病。因此提醒,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每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胃癌主因:幽門桿菌感染與高風險飲食習慣

謝名宗分享了一位55歲上班族的案例。該患者因工作壓力大且飲食不規律,長期出現胃脹氣、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直到進行胃鏡檢查,才發現已有幽門桿菌感染及早期胃癌。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立群表示,胃癌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飲食中蔬果攝取不足,或過多攝取醃漬、燒烤等含亞硝酸鹽的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風險。

看更多:才28歲!陪同事健檢竟揪出癌前「高風險息肉」 全因1致命習慣

 

幽門桿菌感染需即時治療 避免癌化

幽門桿菌感染若未妥善治療,將導致慢性胃炎反覆發炎,進而可能癌化。彰濱秀傳醫院副院長李岳聰強調,胃癌和胃淋巴瘤都與幽門桿菌有關,不可輕忽。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缺乏特異性,可能僅表現為飯後上腹部不適、悶痛,伴隨噁心、嘔吐或厭食等症狀。

 

遺傳因素、篩檢計畫雙管齊下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提到,家族遺傳是胃癌的重要因素,若前代有胃癌病史,後代罹患風險較高。另外,2公分以上的大型息肉也容易轉化為惡性腫瘤。中山醫大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透露,2025年胃癌篩檢計畫已納入規劃,2026年將成為45~79歲民眾的公費全面篩檢項目。

看更多:晚期胃癌治癒曙光!胃癌肝轉移11公分 3療法併用成功清除癌細胞

 

落實公筷母匙 避免幽門桿菌透過筷子傳染

一旦發現幽門桿菌感染,應立即投藥治療。彰化秀傳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謝偉耀指出,若已形成萎縮性胃炎,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必須定期進行胃鏡追蹤。東元綜合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鄧堯州建議,可在生活中落實公筷母匙習慣,也要避免與寵物親密接觸。家中若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成員也應進行檢測。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胃癌治療方式多元需個人化

胃癌的治療方式會依據癌症分期、腫瘤位置、病人年齡與身體狀況而定。張立群解釋,若腫瘤已轉移至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則需追加全身性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李偉強建議,胃鏡檢查時應同時進行幽門桿菌檢測,以便根據檢查結果決定後續治療方向。

看更多:48歲男星大腸鏡檢查不打麻藥 做大腸鏡會痛嗎?該不該麻醉原來這樣考量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TVBS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